形与思:熊秉明雕塑的跨文化转译及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价值发现Form and Thought:The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of Hsiung Ping-ming's Sculpture and the Rediscovery of the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
尚荣
摘要(Abstract):
身处两种文化之间的旅法艺术家熊秉明由东方观西方,由西方回望东方。他既是现代主义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续者。在东西方的互视中,熊秉明一方面将书法内化为一种结构法则与世界观,建构出以书法为核心的雕塑抽象语言,另一方面通过雕塑将哲学思辨,特别是关于存在的意义转化为视觉结构。熊秉明的雕塑实践作为一种文化转译,通过一种更加内在的、隐性的、精神性的路径参与深层的民族文化认同建构,并重新发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世界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熊秉明;雕塑;跨文化转译;中国传统美学;存在主义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百年雕塑研究”(18ZD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尚荣
DO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250728.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翟晶:《边缘世界——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版,第17页。
- [2]杨肖:《现实性的“两副面孔”:略论20世纪上半叶留法中国艺术家的“写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探索》,《文艺理论与批评》2019年第3期。
- [3]彭飞:《近现代美术留学生与中国现代雕塑的兴起》,《雕塑》2011年第6期。
- [4]朱其:《20世纪艺术中的现代主义和东方主义》,《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9期。
- [5]罗杰·弗莱:《弗莱艺术批评文选》,沈语冰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209—222页。
- [6]《教育部通告:教育部三十五年度公费留学考试录取名单》,《申报》1946年10月31日。
- [7]F. Stahly,"Das Werk", Pariser Kunstchronik, 1956, 43(7), pp.129-130.
- [1]F. Stahly,"Das Werk", Pariser Kunstchronik, 1957, 44(8),pp.160-161.
- [2][3][7]熊秉明:《熊秉明美术随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8页,第179页,第134页。
- [4][6]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第211页,第56页。
- [5]薛帅杰:《熊秉明对雕塑、书法的比较与融通》,《中国书法》2020年第1期。
- [1]熊秉明:《展览会的观念》,文汇出版社1999年版,第67页。
- [2][3]罗莎琳·克劳斯:《前卫的原创性及其他现代主义神话》,周文姬、路钰译,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第280页,第226—227页。
- [4]熊秉明:《谈雕刻》,吴为山编:《熊秉明雕塑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27页。
- [5]熊秉明:《熊秉明美术随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8页。
- [1][4]熊秉明:《谈雕刻》,吴为山编:《熊秉明雕塑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27—28页,第25页。
- [2][3]张颖:《贾科梅蒂的萨特时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 [5]转引自张彦武:《怀有同样心愿的人无别离——对1949年前后那一代留法艺术家的考察和怀念,以吴冠中为中心》,刘巨德主编:《美育人生:人民艺术家吴冠中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年版,第176页。
- [1]熊秉明:《凝固的历史》,吴为山编:《熊秉明雕塑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38页。
- [2]参见《熊秉明大事年表》,https://www.artofhsiungpingming.org/chronology.php?lang=tw。
- [3]马丁·杰伊:《低垂之眼:20世纪法国思想对视觉的贬损》,孔锐才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231页。
- [4]熊秉明:《熊秉明美术随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4页。
- [1][2][3]熊秉明:《佛像和我们》,吴为山编:《熊秉明雕塑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第15页,第17页。
- [4]叶朗、陆丙安:《熊秉明文集9:砧边札记》,安徽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25页。
- [5][6]诺曼·布列逊:《视阈与绘画:凝视的逻辑》,谷李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21—131页,第131页。
- [1]朱利安:《间距与之间:论中国与欧洲思想之间的哲学策略》,卓立、林志明译,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版,第69页。
- [2]赵斌:《“希腊眼睛”与“佛眼低垂”:熊秉明跨文化语境中的视觉期待》,《艺术设计研究》2024年第3期。
- [3]转引自张彦武:《怀有同样心愿的人无别离——对1949年前后那一代留法艺术家的考察和怀念,以吴冠中为中心》,刘巨德主编:《美育人生:人民艺术家吴冠中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年版,第175页。
- [4]熊秉明:《熊秉明美术随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