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

   

期刊名称:江苏社会科学

创刊时间: 1990年7月

主管主办单位:

 江苏省社科联

出版单位: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

副主(主持工作): 吴 玲

刊  期: 双月刊

CN:32-1312/C

ISSN:1003-8671

♦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

♦首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国家百强报刊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江苏省十强社科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访问量:480474
日访问量:23

  •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设计和操作问题

    沈立人

    <正> 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这是建国以来经济界始终给以密切注视并付出艰苦思考的热点和难点。应当肯定,经过长期的认真研讨,虽然众说纷纭,但从实践到理论,确有突破和收获。例如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认断,就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和经济科学作出了新贡献。但是也要看到,已经取得的共识,还没有回到实践中去,成为引导经济改革和经济

    1991年01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技兴省”战略目标:选择与监控

    施建军

    <正> 1、科技兴省战略目标分解与指标选择科技兴省作为一种战略,需要将其纳入到目标管理之中。所谓目标管理就是将科技兴省的战略分解成若干个可以量化的具体奋斗目标,在具体目标明确的条件下,全省人民振奋精神,提高效率,最终实现总目标。从监测和控制角度看,通过具体目标的选择与论证,也使

    1991年01期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双重体制环境下的地区投资结构

    严英龙,章寿荣

    <正> 一、经济体制对地区投资结构的影响1、传统体制下的地区投资结构在传统体制下预算约束是软的,主要表现在:(1)国家的投资拨款是无偿的;(2)税收制度是软的,赋税征税很不严格;(3)信貸制度是软的,它实际上允许不履行信贷的偿还业务。在这种预算约束下,企业不承担投资责任和风险,极易诱发投资扩张冲动和“投资饥渴症”,形成社会性的投资需求膨胀,使社会总供给难以满足社会总需求,(?)而铸就社会主义传统体制下需求膨胀的经济

    1991年01期 15-1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0年的中国经济——美国经济学家关于中国经济前景的讨论

    陈志标

    <正> 1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的面貌焕然一新。特別是我国提出到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要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左右这个宏伟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后,中国经济的前景问题更是引起了世界的瞩目。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1988年出版了《中国的全球形象》一书,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技术发展等方面作了讨论。其中阿伯特·基特尔博士(Ph·D·Albert·Keidel)的《2000年的中国经济》一文,对中国经济的前景作了预测。他的观点也引起了美国经济学家的重视,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

    1991年01期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整顿财税秩序推进财税法制建设

    姜其温,于恩凤,黄晓平,吴福昌

    <正> 当前,财税秩序混乱的状况,不仅严重地干扰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发展,而且是财政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收入方面的跑冒滴漏和支出方面的损失浪费,不仅财政收入不能增加,支出不能节减,赤字不能消除,而且财政管理也难以纳入法制轨道,财政职能难以充分发挥。认真整顿财政税收秩序,加强财政管理监督,推进财政税收法制建设,是使财政走出困境,实现财政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一、当前财稅秩序混乱的主要表现。1.税收执法不严,越权减免税收和偷税漏税行为严重。在偷税漏税方面,这几年屡查屡犯,屡

    1991年01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乡镇企业的“超量分配”

    史福明

    <正> 所谓超量分配,指的是企业平均工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企业的消费动机高于积累动机。它主要从承包基数偏低,工资奖金偏高,存货计价不妥,资产折旧缓慢,税前还贷,多计利润;弄虚作假,虚算扩估积压产成品和原材料等方面表现出来。本文试就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作一分析探讨。

    1991年01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的几个问题

    张永桃

    <正>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不要进行改革和完善?回答是肯定的。问题是,我们的政治制度应当怎样自我改革和发展,怎样逐步完善。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和加强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并在逐步深入的研究中把握中国政治和政治制度发展的规律性。一、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

    1991年01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9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马克思、列宁的“行政”思想——兼论“行政”的科学内涵

    王太高

    <正> (一)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最早阐述行政范畴的是《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一文;其后,在1844年夏完成的《评<“普鲁士人”的“普鲁士国王和社会改革”>一文》中对行政问题又进一步作了发展和完善,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行政内涵的完备论述。1843年,担任《莱茵报》主编职务的马克思,耳闻目睹了许多关于摩塞尔河谷地区农民

    1991年01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科学与爱国的问题

    张连平

    <正> 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情况下,某些人以科学无国界、为全人类造福,来否定科学家的爱国主义,其流毒甚广,影响很坏。本文拟就科学无国界与科学家的爱国主义问题作些探讨,以此批驳这种错误观点。科学无国界与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1991年01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普法战争中的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党

    赵永清

    <正> 德国社会民主党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它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头50年中是一个影响最大的党。在马克思和第一国际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1869年8月7日至9日,德国工人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在爱森纳赫城召开了自己的代表大会,建立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党成立后不到一年,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革命相继爆发。

    1991年01期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稚晖无政府主义思想剖析

    周为号,钟声

    <正> 一吴稚晖(1865—1953年),名敬恒,江苏阳湖(今武进)人,吴稚晖早年所走过的道路。是中国旧知识分子拜师、苦读、考试以猎取功名的传统道路。尊孔读经、忠君卫道的思想十分严重。1892年,江阴知县路过孔庙而未曾下轿,这在当时是属于“大不敬”的行为,吴稚晖岂能容忍这样“非圣无法”之事。他和几个同学一起拦轿质询,以石相击,因而触怒了知县大人,被迫离开南菁书院。1895年,31岁的吴稚晖第三次入京会

    1991年01期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本体矛盾的辩证逻辑结构

    刘潼福

    <正> 在本体论上,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有着深厚的根基。从古希腊巴门尼德的“存在”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到18世纪莱布尼茨的“单子”、狄德罗的“元素”和19世纪唯心辩证法大师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都遵循着本体解释世界的思想轨迹。尽管西方哲学大师们在用自己的本体解释世界时不断发展了矛盾观和辩证法,但这种矛盾观只是对外的而不是对本体

    1991年01期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古代系统论思想的最高成就——亚里士多德系统观初探

    翁绍军

    <正> 现代系统学家,包括系统论创始人冯·贝塔朗菲(Von Bertalanffy)在内,都承认系统学和亚里士多德的系统观有密切的继承关系,并常将自己的思想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研究亚里士多德的系统观,发掘这位伟大思想家的精神遗产,对于探索人类系统论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

    1991年01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试论认识与实践互相从属关系

    钟庆

    <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认识与实践已经分化为相对独立的阶段。以求真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不同于以求善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以求真为目的认识活动也不同于以求善为目的的认识活动。以求真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从属于认识,是认识世界的环节,以求善为目的的认识从属于实践,是改造世界的环节。认识阶段与实践阶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认识的成果是实践活动的前提,实践活动的成果是认识活动的条件。作为认识阶段的认识,本质是反映,是客观世界定向主观世界,作为实践阶段的认识,本质是创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是

    1991年01期 67-7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美的命题与文化阐释——兼与李泽厚、刘纲纪先生商榷

    徐麟

    <正> 在我国当今学术研宄中,常常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对了一些学科的基础理论命题,人们虽然比较看重它们在哲学或逻辑上是否成立,却忽视了从文化发生学上给出相应的论证与批判,在运用上往往出现越过它们文化界限的倾向,导致学科研究中方法与对象的严重错位。我国现代美学的著名命题“美是自由的形式”就是一例。“美是自由的形式”,显然是一个从康德美学理论中提取出来的命题。它以两个预先给定的概念为基础,那就是“自由”和“形式”。只要给出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和阐释,就能得到一个关于“美”

    1991年01期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化丑为美 寓真于怪——新时期小说漫论

    周晓扬,丁柏铨

    <正> (一) 当今,在多种文体、多种审美效应并存的小说界中,存在着一种不以理想的高度和高雅的气质取胜,而以讽刺、幽默、变形、怪诞见长的小说。象冯骥才的《三寸金莲》,《神鞭》、《阴阳八卦》,吴若增的《脸皮招领启事》、《肚子里的拖拉机》,蒋子龙的《找帽子》,高晓声的《钱包》、《青天在上》,陈村的《美女岛》、《一天》,李国文的《危楼

    1991年01期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屈原诗歌的言志系统——兼析屈原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束有春

    <正> 翻开中国诗歌理论史,自《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以降,《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有“诗以言志”之说,《礼记·乐记》亦称“诗言其志也”。最透辟的是《毛诗序》中的一段话:“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将诗定在“言志”这根标尺上,说明我国诗歌自《诗经》伊始,就十分注重强调诗人情

    1991年01期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晗对《金瓶梅》作者“王世贞说”的否定不能成立

    周钧韬

    <正> 《金瓶梅》作者是王世贞(包括其门人),这在明清两代信奉者甚多,已成公论。但是,到了现代,“王世贞说”遭到了鲁迅、郑振锋、吴晗这些名重一时的大学者的否定。鲁迅与郑振铎的否定,并没有对“王世贞说”构成多大的威胁。吴晗先生则不同,他的否定是建立在严肃详尽的考证基础上的,可谓是对“王世贞说”的“致命的一击”。吴晗的结论为不少学者、包括郑振锋先生在内“靡然风从,群相应和”。自此以后的60多年间,人们开始搜索新的目标,“李开先说”、“贾三近说”、“屠隆说”、“王稚登说”等等便应运而生。应该说,这些研究都是很严肃

    1991年01期 89-9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新时期知识分子的几个问题

    王通讯

    <正> 知识分子问题是关系到事业成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民主革命时期如此,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尤其是这样。纵看一部中国革命史,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几乎一直受到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进入新时期后,经过党中央的大力拨乱反正,在知识分子工作上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是,能不能说知识分子问题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呢?恐怕不能。这里,既有理论问题,又有实际问题。本文拟从什么叫知识分子,新时期知识分子的新变化以及知识分子的待遇与管理问题上提出几点粗浅意见,供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们讨论、参考。

    1991年01期 93-9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伦理的国情与道德现代化的思路

    樊浩

    <正> 道德现代化是当今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重要任务。从理论上说,实现道德现代化,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中国伦理的国情有个正确的认识与把握,二是道德现代化的方法与途径。前者包括传统伦理精神的特质及其赖以生存的客观基础;后者即是道德现代化的思路。

    1991年01期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国佛教伦理化的契机

    王月清

    <正> 中国佛教的形成过程,就是印度佛教的中国化过程。佛教东传以后,中国佛教的伦理化倾向特别引人注目,这是佛教中国化进程所使然。必须看到,尽管我们不是简单地把中国佛教作为印度佛教在中土的延伸,但我们从来也没有把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关系完全割裂。基于这一点,我们讨论早期佛教的伦理化倾向,以及佛教传入中国后所赖以生长的中国伦常社会的文化基壤,就有助于了解中国佛教伦理化的中土之源、印度之根,在根源与土壤中,更好地把握中国佛教伦理化的契机。这里我们要讨论的伦理化倾向,主要是指佛教

    1991年01期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女性自我意识扭曲的历史文化根源

    王增宁

    <正> 女性的自我意识,是指女性将自身作为主体同外部客观世界区分开来并关联起来的一种意识,是女性对自己的属性、个性、状态、活动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以及对自己的活动和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过程。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在几千年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男性中心社会里,在历代以儒家道德为主体的文化氛围中,一步步被扭曲、被淹没,这种扭曲和淹没,至今仍是妇女解放,以及社会进步的羁绊。为着健康的女性自我意识的重建,有必要对它被扭曲、被淹没的根源作一历史的、文化的探究。

    1991年01期 109-1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研究离婚问题的新思路

    陈国辅

    <正> 近几年来的离婚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离婚类型、原因及后果的调查分析上。人们似乎希望能以离婚原因分析为出发点,从而抓住离婚率上升的根源并找到降低离婚率的钥匙。但是迄今强调的离婚原因诸如住房紧张、分居两地、一方犯罪或出国、第三者插足等好象都难以控制,甚至还发展,部分人便转而对离婚持肯定乃至提倡的态度。要使我们的研究走出这种困惑,就必须寻找新的研究思路。我们应该把提高婚姻质量作为研究目标,以影响离婚的各种因素的系统分析作为出发点并突出心理动因的作

    1991年01期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