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

   

期刊名称:江苏社会科学

创刊时间: 1990年7月

主管主办单位:

 江苏省社科联

出版单位: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

副主(主持工作): 吴 玲

刊  期: 双月刊

CN:32-1312/C

ISSN:1003-8671

♦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

♦首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国家百强报刊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江苏省十强社科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访问量:480474
日访问量:23

  • 马克思社会发展形态理论的再探讨

    秦庆武

    <正> 关于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长期以来在苏联和我国学术界有一种占统治地位的理论,这就是社会发展五形态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都遵循着一条普遍规律,就是依次递进地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后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历史演进的理论被写进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教科书,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认同的真理.如果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都不超出这个理论所描述的道路,当然也就不存在什么问题.然而,恰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出现,使人们对这个理论产生了疑虑.因为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经过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阶

    1991年03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

    张二震

    <正> 现代经济发展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认真探寻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对于我们认清中国现行产业结构的状况,选择正确的产业调整和发展战略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理论概括:总量增长与结构变动的相关关系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始于18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取代了手工劳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统计分析表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大约一个世纪内(从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80年

    1991年03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资金积累和集中定义的界定

    洪银兴,王国刚

    <正>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痛切地感到资金不足的瓶颈限制.资金的积累和集中已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在研究资金积累和集中的途径和机制以前,首先要准确地界定资金积累和集中.一、资金供给和资金积累资金概念使用的非常广泛,但人们对资金概念的理解并不一致,资金的定义也各不一样.现在看来,不准确地把握资金概念,就很难准确地界定资金积累和集中.

    1991年03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城市:我国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均衡点

    王辰

    <正> 我国城市化道路如何选择,理论界一直有两种观点争论激烈、相持不下.一种观点主张发展大城市,认为这是城市化道路的必经之路;另一种观点则强调发展小城镇,让小城镇"遍地开花",并认为这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我认为,我国的人口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均衡点应当放在中小城市.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此展开系统的分析和论证.一、农村劳动力溢出与大城市人口有限容量的均衡点农村人口城市化是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无论人们对城市化概念内涵的理解有什么差别,但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基本内核,即城市化主要是人口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集

    1991年03期 19-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市场的整体透视及其现实选择

    管保萱,仲臣

    <正> 1989年第二季度以来,市场疲软一直困扰经济的顺畅运转.8月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下降到历史最低点.直至年底,商品库存达3505亿元.增长了17.1%;预算内全民工业产成品占用达879亿元.增长了80.0%;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101亿元,增长了8.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为负增长7.6%.为了克服市场疲软,国家采取了启动市场"三部曲":贷款启动、收购启动、投资启动.但是,相当多的新增贷款没有到达预想的位置,特别是工业贷款,有35%被用于"维持费"(还债、发工资、抵缴利税等),没有进入生产过程;其余65%进入生产领域,但"全军覆没",形成新的积压.市场仿佛是一块"顽石",起色不大,储蓄余额依旧直线上升,一些商品或产品还是乘乖地摆在柜台上,睡在仓库里.截止1990年12月底,全国

    1991年03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苏省社科联纪念巴黎公社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发言纪要

    赵杰,马蓥伯,鲁鱼,马进,杨尔烈,徐耀新,卢明华,沈嘉荣,范建中,许辉,陈兆德,姜志良

    今年3月26日上午,省社科联邀请南京地区部分理论工作者举行纪念巴黎公社120周年理论座谈会,到会的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意义.本刊现将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1991年03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坚持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的领导地位

    葛祥

    <正>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多党合作中,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加强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几十年合作共事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一大特色.那么,这个多党合作制蕴含着哪些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的领导地位的根据何在?中国的这一政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多党制的差异、优劣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加强和改善其在多党合作中的领导?本文力求就这些问题作理论上的初步探讨.

    1991年03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坚持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 自觉搞好执政党建设

    孙德庆

    <正> 建党学说是列宁主义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坚定性的理论指南.十月革命后,列宁十分重视执政党的建设,他认为:要保持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首先要把布尔什维克党建设好.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有铁的纪律的、受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拥护的党,那末,我们别说把政权保持两年半,就是两个半月也保持不住.在当代国际风云变幻、国际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国内存在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社会主义面临严峻考验的历史关头,重温列宁的建党学说,坚持和学习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对于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和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91年03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趋同论”的本质与危害析辨

    张国定

    <正>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西方一些思想家、经济学家从本世纪40年代就开始兜售的"趋同论",在我国也有了市场."趋同论"者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互相吸收对方的有利机制,正在"趋同"发展成一种"混合秩序"的"最佳制度".由于国内的一些支持者煞有介事地论证,"趋同论"不仅在理论上制造了混乱,思想上动摇了社会主义信念,在行动上也产生了严重后果,因此必须澄清这一理论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

    1991年03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近年来我国行政法学理论的主要建树

    杨海坤

    <正> 行政法学作为现代法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是作为部门法的行政法.由于国家行政管理极其广泛,行政法涉及范围必定十分广泛,研究行政法学的范围随之非常广泛,并具有相当的难度.我国行政法学研究从总体上说还处于起步阶段,正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由幼稚走向成熟这样一个艰苦的过程.本文限于篇幅关系,将着重对行政诉讼以外行政法的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个扼要的概括.

    1991年03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学东渐”与城市近代化

    茅家琦

    <正> 一中国封建社会是逐步发展的,但是1840年以前,它仍然是一个封建社会国家.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在国家主权逐步丧失,人民群众遭受掠夺的同时,中国开始逐步吸取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改革,不少城市逐步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开放改革和被侵略是同步的,城市近代化和开放改革也是同步的,这两个"同步"成为1937年以前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特点.

    1991年03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二十年代的红枪会运动

    李子龙

    <正> 红枪会是民国时期活跃于中原及华北地区的乡村民众自卫武装组织.它起源于民间秘密宗教八卦教系统,继承了八卦教流裔大刀会、义和拳的组织传统,在金钟罩、硬肚,仁义会等秘密社会组织发展融汇的基础上形成.20年代曾一度掀起了一场以红枪会为主体反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以及盗匪劫掠的群众性武装自卫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对促进北伐成功,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作出一定的贡献.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却一直未能给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拟对20年代红枪会运动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

    1991年03期 52-5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民国川省土匪、袍哥与军阀的关系

    张杰

    <正> 民国年间四川社会,军阀混战、袍哥横行、土匪猖獗,是相当引人注目的三大社会问题.他们的活动与整个民国四川史相始终,其势力和影响波及经济、文化、行政各个领域.本文试图从社会史的角度,以民国川省军阀、土匪、袍哥三位一体的事实,以及他们相互勾结的背景、条件、过程、心态及其影响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1991年03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10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日本对中国战而不宣原因浅探

    孟国祥,费迅

    <正> 中日战争初期,日本外交上一直避免对中国正式宣战,考其因由,是由多种动机和因素决定的.第一,日本战而不宣,首先是为了欺骗世界舆论,煽动国内人民仇华情绪,逃避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声称是由经过充分准备的中国人民对日本的军事行动引起的,把侵华战争称之为"膺惩暴支".第二,日本战而不宣,是受当时特定的国际政治格局所制约的,是日本为避免同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发生直接冲突,掩盖独占中国野心所采取的一种外交手段.第三,日本对中国战而不宣,也是适应其"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分裂抗日阵营之谋略的需要,日本企图通过在中国扶植汉奸政权,从而达到对中国实行殖民统治的目的.第四,日本对中国战而不宣,是为了继续援引美国"中立法案",从美国和其它国家取得军用物资援助.第五,阻止国际援华图谋的实现,也是日本迟迟不正式宣战的原因之一.英法等帝国

    1991年03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资本论》中的“抽象——具体”方法论意义

    吴远

    <正> 近一个世纪以来,哲学和社会科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马克思的科学巨著《资本论》随着科学进步至今丝毫没有减弱它的光彩.《资本论》所揭示的唯物史观对于今天的科学研究无疑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而该书自身所体现的逻辑——用列宁的话说——"大写字母的逻辑",对于今日学术探讨的深入,在方法论上的意义,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对其逻辑及其运用的深入研究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1991年03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老子的语言观和价值观

    崔宜明

    <正> 我们知道,尽管西方哲学根深蒂固认为语言的法则就是理性的法则,也是存在的法则的理性乐观主义传统,被现代人本哲学所动摇了,但是,柏拉图那善的理念和太阳"其一统治着整个可知世界,而另一则统治着可见世界"的命题陈述形式的正确性却是无可怀疑的.可是,当我们看到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又说,"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我们不会觉得他是自相矛盾吗?其实,《老子》第一章劈头喝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所有命题陈述以前,就先给出了语言的边界,否定了某些命题的有效性,而这些命题正是哲学的基本命题.显然,中西传统哲学在语言观上有着根本差异,并表现为哲学的结构框架的差异,反映着更内在的价值观念的差异.只有通过深入的语言——文化批判,才能揭示

    1991年03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哲学思考

    王东生

    <正> 众所周知,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之一——达尔文进化论,证实了生物界的历史变异性,证明了物种在各个时期的变化与发展.进化论给予静止的僵化的世界观以致命一击,成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的科学基础.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否定进化论的思潮.有人看到达尔文进化论主张上升的发展、强调进化的必然性、重视进化的连续性,便认为它是机械论性质的.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加以澄清.

    1991年03期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文化衰颓:魏晋清谈玄风的归宿

    颜晨华

    <正> 魏晋时代在文化史上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代,以人文自觉为核心的洒脱放达的风度的确具有长久的魅力,然而更令人深思的是这种潇洒不群的气质风度却遭到了后人不少的批判.自元康之际裴顾起、王衍、葛洪、范宁及干宝等人都曾奋力斥责玄风的放任浮虚,而把社会没落的原因归结于这种风气.西晋王朝遭受的历史大失败终于使一代风流人物王衍在临刑前彻底醒悟:"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一千年后,玄学的幽灵又在明末的衰乱世界里还魂,佛学的本土化与三教的合流又使"玄学"再度兴

    1991年03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形神音——对闻一多新诗建筑美的分析

    许霆

    <正> 本文将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从图形、意义、韵律方面,分析闻一多新诗的"建筑美".1 新诗史上,最早正面提出建筑美是新诗特点之一的是闻一多.他在《诗的格律》中说:"在我们中国的文学里,尤其不当忽视视觉一层,因为我们的文学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候,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原来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我们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所以新诗采用了西方诗分行写的办法,的

    1991年03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抒情想象

    章亚昕

    <正> 本文主张把诗的想象称为抒情想象.人们常以为诗的特征在于想象,或在于形象思维.抒情诗的确富有幻想色彩,但形象思维不是诗人专利.要谈诗人的想象,就离不开诗的审美知觉、诗的意象.抒情诗是以意象连缀而成的,诗的想象势必趋向构成意象结构,从而使自身成为意象的运动方式.意象语言才是抒情诗的特征所在.因此,谈诗的抒情想象必须从意象化的审美知觉谈起.

    1991年03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瓶梅》故事年代与写作年代

    洪城,明武

    <正> 小说的故事年代与写作年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小说所描写的故事的发生和展开的时间背景,后者是指此小说写作于何时,一般来说,故事年代应在写作年代前(特别是写实类小说).因此,辨明故事年代对探讨写作年代大有裨益.本文拟先证明故事年代再论证写作年代.

    1991年03期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经济改革思想

    杨建军

    <正> 中国近代经济改革思想的不成熟性.集中体现在它对待农村改革的问题上.作为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国农村是封建经济关系统治根深蒂固的地方.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中,任何成熟的经济改革思想都应把农村改革放到至关重要的地位.近代经济改革思想恰恰忽视或回避了这个问题.林则徐、魏源的经济改革思想虽然论及田制问题,但拿不出妥善的解决方法.《资政新篇》中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设想尽管较系统,但却偏偏只字不

    1991年03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完善苏南模式 推进社会进步

    “苏南模式和社会进步”课题组

    <正> 我们认为,苏南模式不仅是经济发展模式,而且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它的基本特征符合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规律,又适合苏南地区的实际状况.苏南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为主、四个结合"

    1991年03期 91-9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座苏北名镇的兴起——江都县城建设调查

    朱通华,王雪非,嵇克俭

    <正> 江都县城位于我省中部的长江北岸,大运河畔,两傍扬州,东邻泰州,古称"仙女庙",《后汉书·郡国志》就有记载.但至建国初期,这里仍是方圆不过1里,人口不过数百户的小集镇.近10年来,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的江都县城,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0万人.登高远眺,合理的布局,整洁的街道,具有特色的各类工厂,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和花木葱笼的住宅小区,均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江都镇1986年以我省第一个命名的爱国卫生先进镇开始崭露头角,1989年成为全国城镇规划先进县,这一变迁和发展,是县城建设的成功实践,也是我省城市化道路的成功实践.

    1991年03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和地方自治

    宇野重昭,徐大光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农村手工业和镇的发展,一般说来是受到抑制的.当时的社会主义理论家,把商品和手工业都看作是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中国农村传统的商品性手工业还是得以维持了下来.在1954年它的产值达到了22亿元,加上自给性手工业的产值90亿元,两项合计占了中国农村工农业总产值的11%.而且镇也有所发展,据说仅江苏一个省的建制镇就有437个(当时的建制镇比今天的规模要小).甚至在1956年以后的由互助组到成立初级生产合作社的时代里,手工业还是继续得到了发展.1957年的生产总值达到了134亿元.

    1991年03期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的若干问题

    陈璧显

    <正> 改革以来,作为农村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乡镇企业为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服务城市,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动我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开辟了一条独创道路.乡镇企业靠改革成长壮大,在深化改革中迅速提高,认真总结乡镇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继续坚持改革的方向,努力解决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赋予乡镇企业长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旺盛活力,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991年03期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镇工业科技进步的思考

    林兵,刘振芳,李昌元

    <正> 一、乡镇工业科技进步的出发点.江苏乡镇工业发展,起始于劳动密集型经济,这种发展途径,既符合工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江苏经济的特点所决定.一是江苏人口密度高,农村剩余劳力比较多,乡镇工业首要任务是接纳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力.而且,在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存在的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力的价格比较低,因此,乡镇工业从劳动密集行业起步是必然的,也是自身发展的良好条件.二是乡镇工业科技水平受队伍素质的限制,劳动技能水平低,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够与现代工业水平相适应的管理人员缺乏.三是受资金制约,一般乡镇工业企业在发展初始

    1991年03期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通市城镇劳动就业问题研究

    南通市社联《南通市城镇劳动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

    <正> 劳动就业问题,是我国目前社会生活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我市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近几年来,由于城镇劳动力的剧增超过了经济发展所能安置新增劳动力的承受能力,酿成了我市又一次新的就业高峰.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并关系着全市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安定团结的大局.因此,认真研究我市当前就业高峰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寻求缓解就业矛盾的对策,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课题.

    1991年03期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