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碚
<正> 在建国以来40年的历史中,因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而进行的重大调整已经历过多次。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虽一度有所缓解,但并未能真正摆脱增长过程中的比例失调这种顽固的“伴生现象”。近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表现出十分令人担忧的恶化趋势,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又一次重大调整。由于这次产业调整是在新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它表现出与以往的经济调整不同的一些特点。遇到不少新矛盾和困难。为了摆脱目前的困境,必须为我们的对策选择提供符合实际的更透彻的理论分析基础。
1991年06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乐尧
<正> 耐人寻味的发展反差80年代的中国,经济发展成绩斐然,世人瞩目。但是,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某些现象也耐人寻味,催人深思。其中最值得引起注意的就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发展步履蹒跚,始终未能有效迈出搞活的步伐,未能真正踏上顺利成长的坦途,从而与整个生气勃勃的经济发展态势形成鲜明的对照,与城市经济改革的初衷在相当程度上发生了背离。1981—1990年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2.7%,其中非全民所有制工业每年增长高达
1991年06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尤文
<正> 决策程序即决策过程,是指决策问题的提出到解决所经过的步骤。科学的决策,必有一定的程序作保证,不实行决策程序化就很难保证决策的科学化。但是,科学的决策应该经过哪些步骤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这一直是各国的政治学家和行政管理学家关心的热门课题。陈云同志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决策的理论,并产生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决策范例,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科学决策程序,这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总结、弘扬和学习陈云决策程序思想,对于推进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1991年06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丛松日
<正> 《资本论》中论述了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是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直存在着争论。争论双方似乎都能从经典著作中找出“根据”。一种含义也好,两种含义也罢,我们认为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论述。既不是两种含义,也不能笼统地讲是一种含义。它们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般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的关系。一、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科学的方法
1991年06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自木
<正> (一) 企业创新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概念。用其发明者著名经济学家J·A·熊彼特的话说,就是企业“生产函数”的某种改变,而这种改变能够促使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根据这一定义,一切能使企业生产函数发生变化的措施,均可视为一种创新。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可能引发企业创新活动的因素将包括:(1)产品更新;(2)技术进步;(3)市场拓展;(4)资源替代;(5)组织优化。实践表明,企业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根据企业管理界的一些经验分
1991年06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明生
<正> 我们国家的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中曾有一种观点认为,凯思斯的生产均衡理论可以用作我国经济发展的“刺激剂”。但80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的运行结果,又否定了此说。那么,凯恩斯的生产均衡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调节经济究竟有没有借鉴意义?如果有的话,人们在借鉴时又应当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本文拟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论证。凯恩斯提出的社会生产均衡条件的公式是: 总需求:C+I+G=总供给:C+S+T。这里C表示当年国民收入中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I表示私人净投资,G表示国家财政支出,这三项共同构成社会总需求,亦称“有效需求”;T表示政府税收,S表示私人储蓄即国民收入扣除政府税收
1991年06期 26-2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永波
<正> 大中型企业实力较强,幅射面较广,企业素质较好,对国家贡献较大。它们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经济发展的“脊梁”。进一步搞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使之更好地发挥支柱作用、龙头作用,这对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搞活大中型企业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先解决当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使搞得比较活的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使处境艰难的企业走出困境;第二步再解决长远的、深层次问题,如完善公有制的具体形式,健全市场体系,实行政企分
1991年06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正方,戴锡生
党管干部原则是我国干部管理的一条根本原则,是执政党的基本职能之一。党管干部的涵义大体可表达为:党的各级组织按照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按照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多条途径管理各级各类干部,管理干部工作的全过程。党管干部必须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对过去的传统作法作科学的扬弃,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管理体制。要坚持党在分类管理中的统筹领导,在依法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在分级管理中的有效调控,不断提高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程度和科学决策程度。要处理好党和国家机关在干部管理上的合理分工与党管干部的关系,处理好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党组织在干部管理上的合理分工与党管干部的关系,处理好条条与块块在干部管理上的合理分工与党管干部的关系。
1991年06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朝文
<正> 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在改良的社会民主主义、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的福利国家理论、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和充分就业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所谓“经济多元化”理论。其核心是在保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实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混合经济”来代替公有制经济。各国社会党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制订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其主要内容是:(1)保证相对稳定和高效的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实行以自由经济为基础、国有化经济并存的“混合经济”;(3)建立福利制度体系,扩大公民的经济自由和权利;(4)利用财政税收手段和立法措施促进财富的“公平分配”;(5)实现充分就业;(6)让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实行“共同参与”、“共同决定”制度。《法兰克福宣言》宣称:“社会主义政策所立即要
1991年06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史浩明
<正> 一、我国合同立法的缺憾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逐步建立,国家对经济的指导与控制主要在宏观方面发挥作用,广大企业之间的经济活动,则主要通过订立合同这一法律形式来规范、调节和引导双方的行为。但是,由于经济生活本身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情势变更时有发生,对合同的履行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如1988年,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少见的物价飞涨,给企业正常履行合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导致了大规模的债务危机,致使很多合同纠
1991年06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孙南申
<正> 一“国际商业惯例”与“国际惯例”这两个词经常交换使用,而且一般情况下更经常使用的是后者。国际惯例对国际市场经营活动有着重要影响,我国法律也已确认国际惯例在对外经贸活动中的地位。我国《民法通则》第八章(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第142条规定:“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依照本章的规定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第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未作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显然,这些规定是针对和适用于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因为从法律角度看,各种对外经贸活动关系属于涉
1991年06期 45-4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志才
《方法论原理要论》是作者主编的《方法论体系》的卷首文章。这里略有删节发表的是其第一部分(余为“方法的来源与发展”,“方法和方法论的类型”,“方法和方法论的评价”,“方法和方法论的运用”等)。《方法论体系》共7卷,约600万字,年内将开始付印出版。
1991年06期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陆剑杰
<正> “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不仅是个重大的自然科学问题,而且是个深刻的哲学问题。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第一章第四节提出“在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界是否存在?”一问,并且说,“这个问题对于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哲学来说,是特别毒辣的。”仅此可见,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回答的哲学问题。“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命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来的。对于这一命题,一向就有不同的看法。一为“前提说”。此说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这一命题是为了强调自己的哲学的唯物主义基本前提。二为“附论说”。此说指出:
1991年06期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辛儿
<正> 五四时期,陈独秀由一个激进的启蒙思想家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相应地,在伦理思想上他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从倡导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替代封建家族主义为内容的道德革命,到以集体主义超越个人主义,完成了一次伦理观的飞跃。研究其伦理观演变的过程,对我们反思当代伦理观论争不无启发意义。一与大多数五四启蒙思想家一样,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主张“重估一切价值”,但其独到之处是紧紧抓住伦理价值的变更,特别强调道德革命。他提出“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他敏锐地觉察到了当时处于深刻历史变动的中国社会经历着一场道德失范和道德新旧转换的痛苦过程。他一方面承袭了
1991年06期 60-6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胡福明
<正> 8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爆发和所取得的成功,证明帝国主义列强毕竟不能任意地支配中国的命运。这场革命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而且从此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这对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从此以后,任何违反民主的潮流,要在中国恢复帝制和建立独裁统治的人或政治集团,都不能不遭到人民的反对而归于失败。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统治的清政府被推翻以后,打乱了半殖民地
1991年06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蕴茜,方之光
<正> 150年前,思想界一颗巨星陨落了,他就是被人们誉为“中国的但丁”的龚自珍。龚氏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对社会变革的设想,对后来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变革实践都提供了借鉴与模式,因此,全面考察龚自珍思想源流、结构及脉络,对于探究近代政治思想的发端与演变、政治变革模式、以及知识分子从传统走向近代的道路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一、他站在传统与近代的交汇点上龚自珍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卒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处封建王朝的后期。“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社会处处呈现出衰世景象,各阶层中叛逆的异端思想再度潜在复兴,农民、手工业工人、城市中下层市民的联合力量已成为社会变迁发展的催化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西方经济势力伴随着鸦片
1991年06期 68-7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洪邮生
<正>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是对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国际联盟的严峻考验,而真正经受考验的是国联内外操纵世界政治的西方大国。但是,它们的表现令人遗憾,尤其当时是身为国联盟主的英国。关于这一时期国联的反应,中外学者多有精辟之论,本文仅就英国的决策及其动因,在该事变问题上它与国联的关系加以论述。一英国是首先打开中国大门的西方国家,称雄东亚数十载。19世纪末,英帝国的殖民霸权受到其他列强的挑战,尤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殖民外交捉襟见肘,颓势无可挽回。但是,英帝国殖民主义传统思想顽固地影响英国的外交政策,英国著名历史
1991年06期 72-7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恒夫
<正> 一、分布与源流江苏的傩戏主要分布于苏南的苏州、常州和苏北的六合、扬州、南通、盐城、连云港等地区。苏南的傩戏在明清时是非常活跃的。嘉靖《江阴县志·风俗记第三》云:“二十四日……丐者二人傩于市,花面杂裳扮傩翁傩母,偶而逐。”明初长洲高启的《里巫行》诗云:“里人有病不饮药,神君
1991年06期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钟来因
<正> 1985年,我发表了论述白居易与道教的二篇论文,除了探讨白居易一生与道教的关系。重点在论述《长恨歌》的创作与唐朝道教有极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又发现了更有力的资料,故作补充的论证,是谓三论。《长恨歌》主旨在写李杨爱情悲剧,造成“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就主客体观察,李杨结合的全过程,是在道教的旗帜下进行的,李隆基获得杨玉环的爱情,(?)的是道教;贵妃死后,李隆基寄托深情,靠的也是道教。白居易写《长恨歌》时,正是他一生崇道最厉害的时期,也是在他的好友、道士王质夫请求下,才写《长恨歌》的。诗人借助道教的刺激,写出了这一千古名篇。现分而论之。
1991年06期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6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弋征,徐保卫
<正> 我们可以认为曹操和文学有一种特别的亲缘关系,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君主中间,他是唯一一位在文学方面保持着两项长期不败的纪录的人物: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所创作的诗篇属于中国文学史上那些最最富有生气、雄浑嘹亮的作品之一。他还是一个不朽的文学典型。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他被描写为一个十分阴险狡诈,但同时又是极具雄才大略的杰出的政治家。如果说他的第一项纪录在进入20世纪之后,终于被另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毛泽东
1991年06期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元文
<正> 一对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都会主义小说流派的产生起到榜样作用的是以法国作家保尔·穆杭为代表的都市文学和日本新感觉派。法国都市文学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出现,它与未来主义的兴起有较力直接的关系。未来主义站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上,赞美机器、力、速度、运动等现代情势,其代表人物马利涅蒂曾说过:“我们心里想象把电车声、汽车声、马车声和人群的嘈杂声组合起来,就会比听例如《英雄》交响乐或牧歌时得到大得多的满足。”因为现代工业文明只有在现代都市中才发展得最为成熟和完全。因此未来主义所赞颂的也常常是都市
1991年06期 91-9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宁乐,李明
<正> 江泽民同志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更加自觉地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采取有力措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是说,科学技术现代化是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因素,而要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就必须造就一支拥有现代科技水平
1991年06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廖进
<正> 家务劳动,本来不应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它对于全社会的每一个家庭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正因为它最普遍、最习见,人们反而忽略了对家务劳动问题的理性现照。其实,正确揭示家务劳动的丰富内涵,把握家务劳动的内在属性及其现实特征,并从而探求实现家务劳动科学化的途径,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生产发展以至增强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都有着不容低估的实际意义。一言及家务劳动,会立刻呈现出令人目不暇接的复杂图象:吃的“买”、“汰”、“烧”;穿的“缝”,“洗”、“熨”;用的要保管、维修;住的须“洒扫庭除”;再加之上赡养老人、下抚育儿孙……林林总总、千头万绪。尽管家务劳动的外延如此宽泛,但并不妨碍我们借助科学的抽象去把握其内在属性,从而给出恰
1991年06期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恩凤,姜其温,黄晓平,吴福昌
<正> 实现江苏财政发展战略,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特别要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其中,改革完善财政体制,理顺国家与省、市、县(区)的关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财政体制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职责、权限和收支范围划分的制度。简单地说,是财力和财权分配的制度。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正确合理的财政体制,既有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又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財政体制大体上分为中央与省(市、自治区)、省与市县、市县与乡镇三个层次。在三个层次中,中央
1991年06期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灿权
<正> 近几年来,个体经济在扬中县异军突起,成为现阶段经济结构中的一支新军,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一些同志的担忧和思考。现就扬中县油坊镇个体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一些初步剖析,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一、个体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党的十三大报告在肯定私营经济、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地位的同时,明确指出:“在不同的经济领域,不同的地区,各种所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应当允许有所不同。”扬中县是我省典型的“岛式经济”,它地处扬子江中,人多田少、资源短缺,农村闲散劳动力在岛内就业渠
1991年06期 106-10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991年06期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汉成
<正> 任何事物,都具有若干个(两个以上)因素。影响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的思维领域三个方面事物的因素存在着质(属性)的区别。这三大类因素及其关系是整个世界事物发展变化普遍规律的基石。人类社会事物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当把因素视为事物的成份(或称因子),则(A+1)层次上的因素是A层次事物的成份(或因子);当把因素视为独立的事物,它就有一个完整的内容,就是个单独的天地。事物与因素仅仅是不同层次的不同概念而已。基于人类社会事物所具有的显著的属性、位置、作用方向与影响力等方面的特征,以及特征上的区别,可以将它们分为六大类型15种类。具体为:一、物质因素、精神因素、时间因素与空间因素;二、内部
1991年06期 11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