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世英
想象的基本含义是飞离在场。西方哲学史上自柏拉图经康德到胡塞尔和其它一些现当代哲学家关于想象的观点的发展史是一个由贬低想象到重视想象、由贬低不在场到重视不在场的过程。本文从三个层次(回忆与联想,创造的想象,幻想)论述了想象在认识中和在审美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强调,审美意识的最高境界在于通过想象,以在场的东西显现出无限的不在场的东西,从而使鉴赏者玩味无穷: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和认识在于通过想象,把无限的不在场的东西与在场的东西综合为一体,科学家也需要有非凡的想象力,包括幻想。
2004年02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2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7 ] |[阅读次数:0 ] - 陈春文,孙羔民
从一个角度看,芝诺的四个论证是对运动实在性的否定。从另一个角度看,芝诺是利用无可辩驳的运动的真实性,来指出我们的空间、时间、连续性等概念中含有严重矛盾。这四个论证的价值在于,它提示了我们感官所感知的时间、空间、运动等,与我们的理性所形成的观念并不具有共同外延。
2004年02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梦海
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学说,其永恒主题是人、世界和超越存在。但是,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生活的哲学,其主题是随着时代的精神境况而不断演变的。本文从时代精神境况人手,着重考察了西方哲学史上各个时期哲学主题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21世纪哲学的“世界”主题和任务。
2004年02期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崔平
从“你应当”这一道德规范的普遍形式入手所进行的深入分析表明,道德规范具有对人类生存的先验筹划特性,而其有效性却依赖给定的人的现实生活,必须能够被自我所接受。道德规范的这两种存在要求所包含的对立关系,使得道德命令的形式上的自由被限制在由人的生命存在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底线所构成的框架之内。
2004年02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君
如果把本体论理解为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主流,即运用以“是”为核心的范畴、逻辑构造的哲学体系,那么马克思反对这种本体论。但马克思有自己的存在论,它的内容只能理解为人的包含自由变换的意向性关系在内的源始经验,也就是“自由自觉的感性活动”,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哲学和现代存在哲学有可沟通的地方。从作为时间性源始经验的感性活动出发深化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才能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现代品质。
2004年02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则柯
利益是交易的前提,所以人们不会在交易中吃亏。但是交易的确有一个公平与否的问题,即交易利益是否能够公平分割。在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的双边贸易中,发达国家往往处于垄断的位置,取得大部分交易利益。
2004年02期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应瑞瑶,赵永清
民间投资主体对创业投资组织形式的选择是由自身的特性、利益捆绑程度、合同的修改成本三项因素决定的。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有限合伙制是其最优选择;大型企业集团将选择附属公司制,大中型企业将参股创业投资公司;对于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投资银行等机构来说,信托基金制和有限合伙制都可能是最优选择,主要取决于收益与安全系数综合考虑后所得的值的比较。论文用美国的资料对民间投资者选择创业投资组织形式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
2004年02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陶传进
本文关注广义的企业合作需求,包括企业间形成战略联盟的需求,还包括通过建立协会的形式来协调行为、满足共同利益的需求。这些需求对企业的作用机制和它们的满足条件非常相似,并且在本文的数据范围内,不同需求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调查数据显示,国内中小企业的合作需求强劲,但满足条件缺乏,由此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战略发展。
2004年02期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高峰,廖小平
公平和效率及其关系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公平和效率及其关系的探讨,应该从代内公平与经济效率和代际公平与经济效率这两个维度上进行,它们具有十分复杂的内在结构。代内公平与经济效率应该兼顾,而代际公平应优先于经济效率。
2004年02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0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高建宁,王冀宁
中国证券市场自成立以来,政策对市场的干预一直比较频繁,对股民的投资行为同样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本文利用某证券营业部7894位个人证券投资者在1998年7月至2001年11月时段内的交易数据,采用事件分析法对重大政策对股民交易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政策对投资者的交易频率有显著的影响,直接影响投资者交投的活跃及入市的意愿,投资者对于政策存在“政策依赖性偏差”,因此在政策的调控上应更注重艺术性,避免对投资者行为造成过度震荡。
2004年02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缪小星
上世纪美国三分之二的重大创新来自小企业,小企业已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美国朝野认为,生生灭灭的小企业为国家注入了巨大的有效需求和增长力量,是市场活力的源泉,是维持自由竞争的基本因素;保障个人独立经营的机会是导致国家繁荣的前提条件,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和民族创新能力的要务。本文试图从法律、金融、信息、行政和文化传统等方面描述和分析美国小企业创业成长的条件和环境,并由此观照现代国家干预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004年02期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郑杭生,张春
晏阳初先生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社会改革家,是我国早期社会学中乡村建设学派的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平教运动和乡村改造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至今闪耀着进步思想的光辉。本文从晏阳初人生观的形成,其成功之道,以及反映晏阳初晚年平教业绩的国际乡村建设学院等几个侧面,对晏阳初及其事业进行了客观评述和简要分析,并对国外的一些评述进行了回应。
2004年02期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10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郭星华,王平
关于中国法治进程的模式问题,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并且激烈争论的焦点之一。我们曾以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在《江苏社会科学》上发表了《走向法治化的中国社会》一文。本文的实证调查则是以我国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这就成了姊妹篇。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发生纠纷的现状与类型,指出了产生纠纷之后有三种解决途径:社会网络、政府部门和司法机构。人们在选择纠纷解决途径时既有行为习惯的影响,也有理性的考量。通过考察我们认为,在当代中国农村,大传统、小传统和国家法律这三种规范还是共同制约人们的社会行为。
2004年02期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39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2 ] |[阅读次数:0 ] - 狄小华
人类社会充满着利益矛盾和冲突,出于对正义和秩序的不懈追求,人类在处理各种严重的利益冲突时,经历了由“私力救济”到“公力救济”的转变。而权力介入对犯罪的处理以后,也经历了权力扩张(权利萎缩)到权力受制约和权利被张扬和保障的演变。由此,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作为解决冲突主要装置的刑事诉讼,应当追求兼顾国家利益和个人权利,打击犯罪和人权保障,并以此构建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
2004年02期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黄成荣
与以惩罚为主的报应性司法相对应,复和公义又称恢复性司法,它强调对发生于人与人,或人民团体之间的违法或犯罪冲突,要利用复和调解手法使受害人、犯事者及身处该社区团体恢复其原来的状态。然而香港青少年法和整个司法制度主要沿袭英国的法例,其刑事司法模式也主要是一种惩罚模式。随着复和公义在世界的兴起,近年来香港的学者、社工等也开始运用小组会议等复和手法处理朋辈之间及家庭成员之间冲突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因此我们认为复和公义在未来将会是青少年司法的主流措施之一。
2004年02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陆益龙
户籍立法是旨在改革现行户籍制度的一种路径,其意义在于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管理的民主化。现行户籍制度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影响之一,表现为权力的嵌入影响着权利的均衡和发展,因此,户籍立法就是要通过法律规则来维护公民身份平等的权利免受权力的侵害。
2004年02期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朱英
行会作为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功能与作用的传统工商组织,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受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以及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的影响,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行会以往限制同业开店设厂、招收学徒,划一产品规格和价格等行规,在实施过程中屡遭同业反对,难以为继。一部分固守成规陋俗的行会因此而衰落,另一部分行会则被动或主动地顺应时代进行变革,在组织制度、结构功能等许多方面都加以调整,从而得以继续发挥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并逐渐向新型同业组织———近代同业公会演变。
2004年02期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19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郭世佑,邱巍
孔教运动产生于辛亥革命之后社会失序、道德颓败的特定社会环境,从整合社会秩序、救治文化失范的角度来说,自有其相应的合理性。康有为、陈焕章等人的鼓吹与发动,曾在广大的社会层面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同情与支持,他们的言行亦当属于辛亥革命后社会政治思潮的重要部分。只因其理论上的内在缺陷以及同现实政治的深刻矛盾,影响一时的孔教运动很快走向衰落。不过,孔教运动仍不失为康有为等儒士在传统儒学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崩溃之后重构儒学的首次尝试,属于儒学近代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生存形态。倘若将孔教运动放在辛亥革命后的历史环境和儒学近代蜕变与转型的历史过程来考察,无疑有助于充分认识和理解这场运动所承载的历史内容,透过简单的历史结局,感受历史过程的复杂性。
2004年02期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1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李玉
从同盟会到中国国民党成立初期,政党的“结构”与“功能”其实没有实质改变。组织松散是各个时期的通病,内部联络与控制方面的局限一直存在,政党上层精英人物的构成主体未有大的变化,孙中山等人重军事、重行政而轻党务的倾向明显抑制了党权的彰显。以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标志的中国国民党改组使该党在政治理念与党员结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内部沟通、政治渗透与党势扩张得到显著加强,党的功能与作用发生根本变化。不过,国民党改组后的一些遗留问题,诸如党魁集权制、国共党内合作等,又导致了此后该党的结构动荡。
2004年02期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6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颜德如,颜俊儒
梁启超与西方自由主义的关系表现为离合之间。他的自由观具有如下特征:一是附会性,对西方自由主义的核心概念“自由”采取附会之理解;二是游离性,没有始终如一地抓住西方自由主义的根本价值———个人主义;三是松散性,没有系统的文章或著作介绍西方自由主义;四是矛盾性,一方面是对西方自由主义的(对立)流派的态度不一,另一方面对这些思想的不够忠诚。这些特征,并不是梁启超独有的,而是过渡时代之知识分子的整体特点。造成这种整体特点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社会主题的演变;二是社会流行思想文化的庞杂与浮浅。
2004年02期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薛瑞泽
六朝时期的疫病流行呈现出地域广、时间长的趋势,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人们认识到疫病产生的原因及其传染性,并采取了相应的隔离措施。为减少疫病流行所带来的社会动荡,政府采取减免赋税、给医送药和接济财物等救助措施。
2004年02期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曹英
秦始皇没有道义支撑、以人性恶为基本预设及迷信暴力的帝国政治制度的制度性腐败是秦帝国二世忽亡的催化剂与加速器。虽然有相当完备的官吏选拔、考课与管理制度,但以法家思想充实的制度预设使官员只相信制度规则的制裁性、恐怖性与唯上、唯法,使得秦吏普遍的苛酷、残暴,行政过程出现普遍的目标替代现象,地方政府成为“掠夺型政府”;法律虽然相当完备,但只是扩张权力、蔑视权利的“恶法”,其愈严格(严厉)执法,就愈破坏民众的生存环境,依法治国而民不聊生;恐怖、严密的文化、思想与社会控制网络,社会形态的全能政治管理,导致一般民众的政治冷漠与政治恐惧与异己分子的政治狂热与政治反叛,使得缺乏疏通、发泄政治渠道的民怨沸腾并顺理成章地酿成爆炸性的政治参与与权力颠覆。
2004年02期 12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8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健荣,余敏江
公共管理的本质是其公共性和服务性,宪政的核心和实质是约束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公共管理与宪政密切相关。在宪政平台上应该把公平、正义、伦理、责任和合法性作为公共管理高效率、高效能运行的价值基础。今日之中国,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就是要建构和运行以宪政规制和导引的公共管理。由宪政规制和导引的公共管理应是政府真正履行代理人职责执行公众意愿的公共管理、政府与公民平等协商合作的公共管理、公共权力既受到制约又受到保障的公共管理、既能充分实现民主参与又能高效率和高效能运行的公共管理。
2004年02期 134-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臧乃康
政府绩效评估是根据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公众满意度等方面的判断,对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最终结果所体现出来的绩效进行评定和认可。政府绩效评估系统应包括绩效目标系统、绩效比较系统、绩效测定系统、绩效反馈系统。提升政府绩效的核心在于,降低政府成本,提高政府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2004年02期 14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28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6 ] |[阅读次数:0 ] - 尹益洙
作为明末清初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黄宗羲继承了中国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精要,以为国为民的“经世应务”精神为根本出又发点,提出了洋溢着强烈的时代责任感的政治伦理主张,即,“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君民观;臣“为天下,非为君”的君臣观;立“天下之法”与“有法治而后有治人”的德法关系观。
2004年02期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国平
本文强调了公司法人治理的根本缘由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是股份公司的特点而非优点;公司法人治理仅是这一前提下的无奈选择。文章对公司法人治理的价值目标、内容和类型作了分析,进而分析了英美和日德两大治理模式的差异和形成原因,希冀寻求对我国公司法人治理有益的启示。
2004年02期 15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艾永明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以刑为主”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特征。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人们往往不注意研究中国古代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清朝的行政法律表明,清朝的行政处分制度已经十分完备,而且行政处分已经独立于刑罚;这种独立是清朝行政法律高度发展、行政法律与刑事法律分立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法系不再“以刑为主”的一个重要体现。
2004年02期 158-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刘昕
本文讨论了正在制定中的UNCITRAL运输法草案所规定的海运货物控制权问题,重点比较了海运货物控制权和中途停运权的关系。在综合比较英美两国法律并对《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和我国《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作出评述的基础上,笔者重点比较了二者在法律性质上的区别,并讨论了若二者发生冲突时的解决方法;最后,笔者针对草案的相关法律条文,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
2004年02期 164-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罗时进
八股文是一种相当僵化的文体,自明代开始,对八股文的批评几乎无时或息,但它为什么能够长期沿用达五百多年之久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种文体用于科举考试体现了统治者巩固体制、维护道统的需要;二是用这种特殊文体试士,对选拔人才有一定作用;三是长期形成的八股文化学术体系,对这种取士制度起到了极大的支撑作用,并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文化环境。
2004年02期 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高永年
吴梅村力主“诗与史通”,其代表性诗作如百川贯海,汇成一部明、清之交的“编年史”。“梅村体”的个性特征在于:诗人用七言歌行体叙事,数量特别大;诗中融入了有关“个人荣辱”的种种感叹,展示了“人格失衡”的情感悲剧;胸罗万象,笔在蛇龙,尽情地挥霍人、事,洒脱地调度古、今;风骨如“女将征西”,庄重而华贵。
2004年02期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温潘亚
二十世纪是西方文学史研究方法空前活跃的时代。面的拓展与点的掘进同时并举,使得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学史研究方法呈现为一种立体的架构,且大致可分为两大思潮:一是标举“体验”性的人文主义诗学,二是注重实证的科学主义诗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史研究方法在思维方式上坚持一种专事否定的流浪者的思维,致力于“稗史”的创造和“碎片式”的结构,带有明显的“破坏性”、“表演性”和“随意性”,更注重对文本的阅读与接受过程及对现代主义文学史研究方法的超越。这给我国新世纪的文学史研究实践带来了具体的启示,即必须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学术批判眼光,在运用诸种方法时应注意文学史对象的适用性、可行性和方法之间的互补性,并最终做到“至法无法”。
2004年02期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葛永海
扬州和上海都是晚清的重要城市,本文以晚清小说作为文本材料,从城市人物故事、城市生活内容、城市格调三个方面,细致论析从扬州到上海的都市繁华之变迁,即脱离传统性,趋向现代性的过程,并对变迁的文化意义加以探究。
2004年02期 185-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保昌
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以道家思想最富于个体性的精神光辉。与现代意义上的个人主义迥异其趣,道家思想中的个体性并非建基于“主”/“客”、“个”/“群”的认知对峙,它超越了这种“人为”区划意识。道家视域中的“个体”,是“万物各听其异”之中的个别性的“异”。这就在学理、思辨层面上超越了现代个人主义的认识偏颇。现代文化思潮在引介西方个人主义思想资源时,对于传统文化中的道家一脉基本上采取了粗约化、效果史式的处理。然而,道家思想却以其一贯的“潜在”方式作用于现代文学中的个人主义精神诉求,并由此形成了二者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纠葛。
2004年02期 19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吕林
本文主要对郁达夫、郭沫若、成仿吾进行比较论述,从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天才观”、唯美主义印象批评等三个方面辨析了前期创造社的文学观、批评观与英国唯美主义之间的联系。
2004年02期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曹萍
在漫长的世界文学史上,几乎没有第二位像狄金森这样在生前默默无闻而死后又让世界突然震撼的诗人。本文对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成长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她诗歌的主题意蕴并揭示诗人的成长经历对她诗歌的主题意蕴所起的重要作用。
2004年02期 20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0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曾繁仁
“生态美学”在当代生态哲学、生态政治学、生态社会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文艺学等新学科的发展中,正成为我国一个切近时代的美学研究及创新的热门课题。本刊约请6位学者对其研究和发展状况进行讨论,以期引起读者进一步关注。
2004年02期 204-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0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1 ] |[阅读次数:2 ] - 王德胜2004年02期 207-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万书元2004年02期 21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1 ]
- 高中华2004年02期 214-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7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陈剑澜2004年02期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7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祁海文2004年02期 22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发挥苏北后发优势研究》课题组
苏北的后发优势根源于其经济社会条件及其改善。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影响后发优势的因素聚合累积,使苏北后发优势逐渐形成。苏北的主要后发优势有:接受“上海、苏南经济带”辐射发展的相对区位优势;“△”型城市经济带空间结构优势;产业和人力资源开发优势;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势;工业技术性后发优势;地方政府推动发展优势。苏北后发优势仍较多以潜在形式存在,应实施培育工程:相对区位优势工程;城市、城镇带建设工程;高校聚集发展工程;农业产业化经营与龙头企业工程;新型工业化与技术创新工程;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和经济行为规范工程。
2004年02期 223-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永作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江苏要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的态势。对此,本文提出了应重新规划江苏工业布局,依靠工业园区使工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解决苏南工业过密,苏中、苏北工业过疏问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使县城人口向中等城市发展,地级市向大城市发展,适当限制超大城市的发展。
2004年02期 230-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为加强对国家、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充分发挥其在党和政府的决策咨询、学术和文化建设及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本期起,开辟“江苏社科规划”专栏,介绍我省学者所承担的国家及省社会科学基金重要项目。
2004年02期 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02期 237-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02期 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02期 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02期 239-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02期 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