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俊人
本文从政治伦理的视角对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和罗尔斯的《万民法》这两篇重要的文本作了批评性的解读和比较,并得出了如下结论:即,只有平等的人权真正优先于民族-国家的政治权力,人类世界之正义的和平才有可能。就此而言,康德的《永久和平论》虽然过于理想化,却比罗尔斯的《万民法》更具有普世意义,因为后者对自由国家甚至是自由政体的过度偏执,妨碍了其对民族文化差异与国家政治差异的宽容。尽管罗尔斯本人宣称《万民法》仍然遵循着《永久和平论》的思想理路,实际上却是康德立场的退却。
2004年05期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3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姚大志
证明是政治哲学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自霍布斯以来,西方政治哲学提供了两种主要的证明,即古典契约论和功利主义。但是这两种证明都存在着巨大的难题。罗尔斯综合古典契约论和康德道义论的优点而提出一种新契约论,其基本思路是:对正义原则的最好证明就是自由、平等的人们之间达成的一致同意。罗尔斯的契约主义建立在两个基本概念之上,即“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本文最后讨论了内格尔对罗尔斯的批评。
2004年05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1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高兆明
西方自启蒙时代以来政治合法性根据辩护先后经历了三个转向:由超验-神祗向世俗-理性的转向,由决定论方法向主体间性方法的转向,由功利主义方法向契约论方法的转向。罗尔斯的政治合法性契约论解释立场,是不同于古典契约论的现代契约论立场。
2004年05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7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庆节
本文讨论了传统儒家哲学自我观念中“普遍性自我”、“有机性自我”与“关系性自我”三种主要理解模式中的各自缺陷,并借助于对汉字如何在历史上“系谱学”式的生成过程的了解,提出“系谱学自我”的观念,认为“系谱学的自我”观念将有助于将儒家伦理的本性理解为一种共同体的和示范型的伦理,而不是绝对个人主义的和律令型的伦理。
2004年05期 2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再林
西方传统主要是一种语义学的语言哲学,中国传统则主要是一种语用学的语言哲学。前者强调语言是之于对象内容的指示,其意义是确定性的,有严格的语法规则,以主客符合为意义实现的旨归;而后者则强调语言是人自身工具的使用,其意义是非确定性的,没有其严格的语法规则,以主体间交流为意义实现的旨归。二者之间看似相悖但从根本上来说却是会通的。故不应厚此而薄彼,两者互综方为步入人类语言之大道的真正入径。
2004年05期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7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琍
本文以基督教关于恶的起源的追问为参照系,梳理儒家自先秦到明末关于恶的问题的主要观点,从中发现:儒家道德教化学说的一个根本特征是没有建立起为恶的行为负责的道德主体。这是儒家道德教化深刻的内在危机及其体系在明末陷入瘫痪的原因之一。
2004年05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郑杭生
纵观中国社会学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了一个曲折进程———自觉不自觉地处理着与中国社会现实、与中国学术传统,尤其是中国历来的社会思想、与外国社会学和社会思想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问题———在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中体现自己的特色,实现自己的创新。为了能展示这一特点,本文想通过以下四个在中国社会学界有一定代表性的理论来加以证实,即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动论。
2004年05期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2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0 ] - 邓伟志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货币以后,货币逐渐成了人的社会化的催化剂,社会流动的加速器,社会互动的引擎,同时,也是社会分层的依据之一。货币对社会有正功能,也有负动能。货币也会误导人走向社会失范。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管理,另一方面,在观念上应当破除货币拜物教,在社会政策上尽量缩小贫富差距。随着社会的变迁,货币在演进,但社会在货币的演进过程中,又正在向货币提出新的挑战。
2004年05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吴忠民
本文认为公正问题的意义是:(1)不能只是从具体政策的层面上亦即公平和效率两者关系的层面上来分析。因为它表现在基本制度安排和具体政策制定这样两个层面上。对于这两个层面上的公正问题不宜混淆。(2)实现社会公正,不仅对社会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就是对于一个社会的内需状况进而对于社会经济整体的持续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3)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初步获得了平等,但同时却丧失了自由;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人们初步获得了自由,但同时却丧失了平等。而这种畸轻畸重的平等和自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4)“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更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004年05期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成伯清
全球化给社会学研究范式提出了哪些挑战?主流社会学历来将社会等同于民族国家。本文首先分析了民族国家作为社会分析的给定框架的局限,以及国家本身作为研究课题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几种有关全球体系的结构性特征的理论模式,旨在表明影响社会生活的因素可能源于超越民族国家的力量;最后,我们以社会不平等为例,指出社会学想象力不仅在所关注的社会结构上需要拓展到民族国家之外,而且基本的思维方式也需要作出调整。
2004年05期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2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马向真
精神分析学与社会生物学分别是20世纪初期和末期在西方比较有影响和争论的思想流派。它们对人性的生物基础、社会性等方面的某些论述虽然角度不同,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的结论,而且两者都经历了一个从纯粹强调生物因素到强调社会文化因素与生物因素并重的转变过程。
2004年05期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吴增基
我国近年来虚假行为的泛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造假者在获得可观收益的同时,不必冒付出太大代价的风险。国民中理性精神的缺乏,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盛行、人的谋生能力与激烈的谋生竞争之间的落差、制度设计上的缺陷等是导致虚假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的主要原因。只有当人们真切地感受到钻制度的空子、搞虚假行为带来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它可能带来的收益的时候,他们才不会去冒这个风险,只有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中,人们的诚信意识才会逐渐地增强。
2004年05期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善乔
企业价值链演变为市场价值链是一种必然趋势。我国企业应顺应这一趋势,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思维定势,加速企业价值链向市场价值链的转变,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强化竞争与合作,形成强大的协同优势,以在未来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2004年05期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汪浩瀚
企业的性质是关于企业为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问题。企业与市场一样,是组织劳动分工、协调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不确定性作为影响企业行为方式的核心因素,对企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无可置疑的重要作用,对不确定性问题的不同态度和多样化的处理方式也是区分不同企业理论的试金石。
2004年05期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楚永生
当今国内大致形成两种主要公司治理的观点:单边治理和共同治理。这两种观点在公司治理的逻辑基础、治理主体、治理目标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其主要原因在于对私有产权、人力资本属性、公司治理内涵等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我国国有企业存在产权主体“虚置”问题,单边治理观点在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上缺乏现实条件的支撑,因此应建立国有企业主体多元化的相机治理模式。
2004年05期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凌云,周晓艳
本文认为企业的薪酬战略应和企业的多元化战略一致,不同的多元化战略下应实施不同的薪酬战略。首先,本文对多元化战略进行了分类;其次,对薪酬战略进行了分类;最后,探讨了不同类型的薪酬战略和多元化战略的匹配模式。
2004年05期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6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林跃勤
作为具有70多年国有制垄断历史的俄罗斯私有化改革成为20世纪世界经济变革领域最富争议和最有影响的重大事件之一。但最初几年出现的一些混乱和经济衰退往往成为受到批评甚至全盘否定的理由。本文认为,通过客观公正地评价俄罗斯产权改革的前因后果,认真总结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可以为我国国有产权改革趋利避害、顺利推进提供有益的借鉴。
2004年05期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蔡则祥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给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而现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却存在很多问题,满足不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此,本文提出了重塑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
2004年05期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陈兴良
刑事政策是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指导,刑法理论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的刑事政策观的确立。本文以刑事法治为视角,对我国的刑事政策进行检讨,并进而探讨刑事政策的基本问题,认为在法治社会,刑事政策受罪刑法定原则、罪刑均衡原则与刑罚谦抑原则的限制。
2004年05期 11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下载次数:30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9 ] |[阅读次数:0 ] - 劳东燕
本文认为罪刑法定本质上是一个宪政问题,它充当了将刑事实体法与宪政相联结的枢纽。罪刑法定的实现,首先要求将政治结构同样纳入法治之下,使司法权成为权力结构中独立的一极,以解开法院和法官心灵上的“纸手铐”。其次,需要确认基本权利先于国家与宪法的性质,以此奠定宪政的道义基础,确保刑法的自我抑制性。第三,必须构建司法审查制度,以便在罪刑法定被违反之后实施救济。
2004年05期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杨解君
行政法的诚信理念主要体现在概念、观念和原则三个层面上。其中,诚信义务应为行政主体之法律信念与道德支点,诚信原则贯穿于行政法律规范创制、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救济等诸多领域之中。诚信理念的多层面、全方位的展开,有利于塑造中国行政法的诚信品质。
2004年05期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陈兆德,徐腾
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重大决策,几乎都是他首先提出的;在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是他为我们掌舵领航。他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端正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他提出走自己的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捍卫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排除了右的干扰;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为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他冷静应对苏东剧变带来的冲击,成功驾驭中国社会主义航船;他发表南方谈话,排除来自“左”的干扰,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前进。
2004年05期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储东涛
由发达国家经济学家于二战后首创的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曾产生重要影响,但由于它的研究不完全契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且对发展中大国,尤其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涉及较少,不能满足我国发展的需要。邓小平立足发展中国家立场,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利益,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等一系列论断,对发展经济学作出重大贡献,具有深远意义。
2004年05期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德龙
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进行生态价值观重构的主要对策是:对全民进行广泛深入的教育引导,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抓住领导部门和领导干部施政行为关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的机制体制,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依靠法律法规制约,加大环保立法执法力度。
2004年05期 158-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何言宏
近年文学民间意识的自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便是对全球化的文化反应,它在很多方面都与全球化之间构成了抵抗性的文化关系;另一方面,以民间文化立场对于现代中国主要包括“革命”与“改革”的历史经验的批判性书写,也使民间意识对本土内部的主流文化构成了批判。“民间写作”对于民间资源的吸纳应该警惕“民间的形而上学”,以避免思想艺术上的各种问题,从而使抵抗与批判更加有效。
2004年05期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光东
在纯理论的范围内来讨论民间与启蒙的问题往往难以说清,一个较为有效的策略便是从个案入手。老舍的《骆驼祥子》以乡村民间文化形态的立场,依据祥子自在状态的生命欲求、行为方式和道德原则,在对其悲剧命运的书写中,构成了对当时的社会、都市民间文化以及祥子自身文化形态的深刻批判,从一个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2004年05期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27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聂伟
“都市民间”理论的提出,表明1990年代以来文学“无名”格局中的知识分子参与中国都市小说叙事的一种新的观照方式。知识分子的审美分析与精神启蒙构成当代都市叙事现代性追求的核心。
2004年05期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志权
中国古代小说是以平民立场为特质的,这一传统被现代启蒙理性和政治权威所中断,后者限制了现代小说所能达到的成就。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当代小说家得以重拾平民立场的传统。论文勾勒了当代平民化小说所呈现出的当代景观,并由此认为只要与官方对立的平民社会存在,小说就不会消亡。
2004年05期 1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志
诗学观念的分析探讨,已成为今天全球化语境下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海外华文文学虽然继承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诗学传统,但从一开始就已表现出对西方文学的新姿态,并从理论与创作两个方面充分吸收了西方诗学的种种影响,表现出“和而不同”的鲜明特点。
2004年05期 179-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辽
20多年来,就总体而言,由于华文文学所在地区的社会存在大都没有发生突变性的变化,华文文学的创作主体———作家所运用的创作方法基本上没有变,华文文学中的各种体裁也没有什么突变,所以华文文学的总体是渐进性地向前发展。但华文文学的各分体,中国大陆的华文文学、台港澳地区的华文文学、东南亚的华文文学、澳大利亚华文文学、北美华文文学、欧洲华文文学,却都发生了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新变。
2004年05期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庄若江
台湾高阳和大陆二月河乃两岸历史小说的标识性作家,均成就斐然,但二者话语立场和写作出发点却迥然有别,相似的历史素材在二者笔下演绎出了异质的文本,相同的历史人物有着悖逆的塑形。本文通过对相类文本的梳理、辨析,试图揭示出作家的写作视角和立场的差异,诠释作家内在创作思维机制对创作的影响,探索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理念,并通过背景文化造成的创作价值观差异研究,对文学与文化理念关系的某些本质进行思索与追问。
2004年05期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成秀萍
在张爱玲、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中,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作家均选择了一个城市作为人物、特别是女性人物活动的场所,都市成为现代文化下一个有代表意义的社会景观,一个有典型意义的时代表征。两个著名的女作家都写出了城市女性对城市物质性生活的努力、孤独漂泊感及其生命的顽强与韧性。
2004年05期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宝明
座右铭,是训诫文字的一种,用于自我警戒。一般认为,座右铭的名称和最早的作品始于东汉的崔瑗。据考,在崔瑗之先,西汉的严遵也写过座右铭。而座右铭文化之源,可追溯到先秦的“宥坐之器”、孔子观周所见的“金人铭”等。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优良传统,古人为修身治国,常把自我警戒的文字,镌刻在钟鼎等器物上用以自律。
2004年05期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彭南生
随着近代中国行会到同业公会制度变迁历程的完成,行业组织的制度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化,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在组织功能上,行业组织从行会制度下按习惯与习俗运行为主转向同业公会制度下的制度化与规范化运行,社会功能方面实现了由传统的伦理道德取向向资本主义理性功利取向的转变,经济上则完成了由非资本主义向资本主义功能的转化,政治上从传统社会中的“在商言商”向工商社会里的“在商亦言政”过渡。尽管还带有某些传统痕迹,但制度功能的转化,总体上有利于行业组织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2004年05期 201-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9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魏文享
近代工商同业公会作为行业经济组织,继承和创新了会馆、公所的公益精神,在重视传统的业内济贫恤寡活动的同时,更广泛参与社会慈善救济活动。在同业公益方面,以同业救济及同业教育为主,而业内祀神的色彩渐趋弱化;在社会公益方面,同业公会代表行业商人赈灾救难、支持抗战、协助政府,以捐助钱物而非直接举办为其主要手段。此类公益活动有助于公会凝聚同业信任、树立公会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担了政府之社会责任,但过于频繁的救济活动也给同业公会带来了财政负担。
2004年05期 210-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10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朴敬石
1931年的水灾是民国时期最为严重的天灾之一。南京国民政府为此特成立了救济水灾委员会(简称“国水委”)。该文主要考察国民政府这一新设的救灾行政机构的特征与民间义赈的关系;从中国荒政史的角度,分析南京政府时期救灾行政体系的特点,进而联系民国史的研究,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来观察国家权力(官赈)与社会势力(义赈)的关系。
2004年05期 219-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7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魏向东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商品经济局部畸型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城市中出现了初具规模的市场体系,各有分工的专业市场出现,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市场管理体制,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为此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
2004年05期 227-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陈广恩
代开发黄河取得了很大成就。世祖忽必烈派遣女真人都实专门探寻河源,都实发现了黄河正源,这是中国古代首次真正发现黄河正源;贾鲁用疏、塞、浚的办法治理河患,取得了成功,保证了黄河下游的相对稳定;黄河漕运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
2004年05期 23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05期 237-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05期 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05期 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05期 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