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赖永海;李开;
本文从学术成果入手,阐述了孙叔平教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双重贡献。孙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分说,以四大块构成辨正唯物主义,以“3+9”构成唯物辩证法,以七大块构成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基本原理的研究,均有学术个性可观。其成果是我国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文章从五个方面概述了孙叔平教授对中国哲学史合法性的探索:孙著《中国哲学史稿》建立了“三合一”的中国哲学演进史;以中哲史自身的逻辑发展和相关科学理论为元理论;建立了主客观一,古今统一,认识和价值统一的评价系统;以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写作方法;中哲史范畴系统的建立。
2006年04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文放;
宋明理学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再到泰州学派的演化,在哲学上表现为从“理本论”到“心本论”再到“身本论”的逻辑发展。泰州学派的宗祖王艮提出的“尊身论”是其中的一个关节点,此论是其“格物论”的延伸,包含了尊身、修身、安身、爱身、敬身、保身等要义,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彰明了身之为本,家国天下之为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目标系于人之一身的道理。
2006年04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万书元;
体验是美学,尤其是艺术美学中的核心问题,是贯穿于创作、欣赏、消费及传播之始终的精神活动。每一种体验都是在生命的连续性中产生,并且共时性地与其自身生命的整体关联。体验的操作具有明显的回溯性和超越性:既是对生命的返回,又是对生命的超越。审美体验在建构艺术的价值和意义的同时,在更高的程度上,也确证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006年04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孙亮;
对于尼采和阿伦特,古典自由观表现了人类对生命世界的恐惧,结果导致人同真实世界的敌对和隔绝。他们希望建立一种超越启蒙理性的自由伦理,使我们能够尽情拥抱世界之网,并为其中不能以简单因果论驾驭的行为之链承担责任。尼采把自由的希望寄托在“大政治”中权力意志的自我超越,而经历二战劫难的阿伦特则寻求在大众民主社会中实现后形而上学的集体自由。尼采和阿伦特为一种真正“普适”的人观、发展观指出了可能。
2006年04期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清华;
亚里士多德提出,人如何行动决定人有什么样的德性,而人的行动开始于对行动的选择。选择是实践理性的审思活动。由于实践理性的参与,行动是自愿和自我负责的,从而证明,人最终是自我成就的,成为什么样的人由人自己决定。对亚里士多德的著名论点-实践理性只是审思行动的手段,而不审思行动的目的,有着普遍的工具理性的误解。本文说明,实践理性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的达到既定目的手段,而是和人的德性、情感、欲望一起,共同构建出具体情境下行动的目的并筹划达到目的的途径。实践智慧是人在行动中揭示真理的方式,它总是和情感一起出现。人的自我决定包括了行动和情感两个方面。
2006年04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赖永海;2006年04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建军;2006年04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明;2006年04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承贵;2006年04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蔡仲;2006年04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群;2006年04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唐德才;李廉水;杜凯;
本文自始至终以资源约束为主线,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制造业发展的理论观点,着重从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生态资源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约束,并针对资源约束问题,提出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2006年04期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8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沈坤荣;赵博;
本文在对有关TFP及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东亚以及中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估计和技术路径选择的讨论进行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从基础数据和新古典理论模型出发,估算了长三角地区1978-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分析了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1]变动趋势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结合资本-劳动与产出-劳动比率的变化考察了长三角地区的技术选择情况,并尝试在以上研究基础之上,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2006年04期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7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黄健;
措辞学、批判实在论和因果关系整体论是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经济学方法论理论。措辞学采用的是一种反实在论的立场,但它并没有完全忽略现实。批判实在论强调本体论上的“真实层”,但并不能保证经济理论能完全符合实际或“经验上适当”。因果关系整体论注意到了经济理论和现实的关系,但它留下了不一致的地方。措辞学为当代经济学辩护,而批判实在论则对之严厉批评,因果关系整体论则对二者进行折衷。这三种理论都对实证主义方法论提出了批判,而将它们结合有可能形成一种指导经济学实践的多元方法论。
2006年04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左健伟;
中国有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点,又有着与一般发展中国家非常不同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目的将有别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本文认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来自于争夺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按照这样的分析思路,作者把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分为国内市场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市场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并指出前者是主流,这些年投资增长迅速;后者是非主流,投资增长缓慢或者停滞不前。
2006年04期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朱坚强;
教育经济学以独特的视野探索教育事业中的经济规律,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它的学科地位日见突出。这门学科不仅是应运而生的新兴学科,而且是魅力无穷的公认学科,更加是前景看好的基础学科。
2006年04期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梅村;
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我国GDP高增长伴生的收入差距扩大———GDP增长率和基尼系数值的“双高”现实,表现为“富者愈富、贫者脱贫、总体改善”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被用来描绘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人均GDP和基尼系数变化关系的倒U理论,虽然对我们分析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各国的国情决定了倒U曲线的形状、收入分配差别“先恶化,后改进”的具体情况有较大差异,倒U曲线不是一个对所有国家完全适用的标准。而且,作为相对指标的基尼系数也具有局限性。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公共部门采取有力干预措施,处理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把基尼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实现公平的经济增长。
2006年04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士林;2006年04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朱逸宁;2006年04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正爱;2006年04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姜晓云;2006年04期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严明;2006年04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耿波;2006年04期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童星;张海波;
“十一五”期间,失业社会风险将成为江苏所面临的头号社会风险,表现为:传统失业社会风险尚未化解,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新的社会风险,而失地农民的增多又使得失业社会风险进一步放大。由于江苏失业社会风险具有不均衡性、系统性、同质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因此需要综合治理。本文认为综合治理具体措施有转变产业结构、促进大学生就业、加强失地农民安置和保障、改善大型人才招聘会的安全管理等,为此我们将展开讨论。
2006年04期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薛澜;张杨;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尽管说这些事件多以经济因素为诱因,但不引起重视也会给社会安定带来威胁。作为考察对象,本文将通过对现阶段群体事件的分析、重点论证制度结构与群体事件之间关系,并以此对当前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个解释性框架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2006年04期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2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8 ] |[阅读次数:0 ] - 朱力;
类型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解释事物的基本方式。由于对失范的类型分析有利于把握失范的特征和对失范进行深入分析,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价值、规范、行为三个维度的分析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发现其中有既符合理论逻辑,又符合经验事实的失范类型。
2006年04期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0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0 ] - 冯必扬;
市场不仅会给市场主体带来风险,而且也会给社会带来风险。江苏市场的社会风险源有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市场结构的调整、国际贸易磨擦、自然资源的短缺和产能过剩等。市场之所以会产生社会风险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成熟,改革还在进行中,还没有最终完成所造成的,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只有加快改革的步伐、加速政府经济职能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才能防范市场的社会风险。
2006年04期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名;刘求实;
本文概括了我国近年来艾滋病防治领域NGO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其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进一步探讨现行法律政策环境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发展防艾公益服务机构、构建艾滋病防治领域公共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2006年04期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张肖敏;
非营利组织(NPO)是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是与政府、市场机制相平行的一种制度安排,在国外社会福利事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传统福利制度进入转型时期,从福利制度自身规律出发,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建立新型社会福利制度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合作主义福利模式”应为我国福利制度创新的目标取向。这种模式是以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和有效运作为支柱的。我国应当重视非营利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福利领域的优势,推动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创新。
2006年04期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7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徐琴;
运用可行能力理论对失地农民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失地农民的真实困境是“可行能力”短缺,其中利益表达能力短缺、经济参与能力短缺与社会机会不足最为突出,此三项能力的短缺使失地农民成为潜在的贫困社群。因此,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失地农民的可行能力。
2006年04期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0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0 ] - 宋迎法;苗红娜;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都致力于政府理念、运作及行为方式的创新活动,以期发展高效、民主、责任、透明的政府,有效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水平。本文在分析各国政府创新原因的基础上,概述了政府创新的基本内容及模式,从学理上对政府创新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评析,提出了肇始于西方国家的政府创新运动在发展中国家的适应性问题。
2006年04期 145-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7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段志超;
政治技术是政治生活所必需,是人类理性为处理社会组织方式和秩序方式而在特定条件下经过长期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知识和操作程序,它是公共权力存在和运作的现实和特殊的社会技术形式。从社会技术到政治技术是社会技术的出场路径;政治技术研究应兼顾其特殊性与普遍性,努力吸取不同文明体系中有益的政治技术因素。研究政治技术问题可以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理想的中国化进程提供有益支持。
2006年04期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窦正斌;李乾贵;
政策文化因素具有作为文化一般及作为公共政策文化一般的基本特征,是影响公共政策运行的环境因素的一部分,深刻影响着公共政策的运行。本文对传统政策文化的核心特征进行了归纳,并着重对传统政策文化的成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创新的策略,这对于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04期 15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邢鸿飞;徐金海;
水权制度是我国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之一。本文着眼于水权理论、立法以及实践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从学理层面、立法层面以及实践层面对水权及其相关范畴展开研究,并通过案例分析,对现行的一些观点做出尝试性评介。我们认为,由于我国水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水权在我国目前的立法实践中应该是指取水权,它包括取得水体权、取水转让权以及受益权等权能。在水权转让中,转让人在享有取水权的前提下,根据法定的条件和程序,以协议的形式有偿向受让人转让取水权,从而移转水资源利用的权利。
2006年04期 162-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明新;
乡规民约起源于人类社会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乡村社区(以村落为主要形态)形成之后协调超越家庭、家族关系的社区社会秩序的需要,在相当漫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维护着中国农村社会中的基本秩序。传统乡规民约的存在形态从文本形态看可以归结为劝戒性乡规民约与惩戒性乡规民约;清末新政后至民国前期的乡规民约,借鉴了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一些做法,略具近代民主自治色彩。改革开放以来,乡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治的主要制度形式得以恢复和发展;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村民自治章程作为乡规民约的高级形式推广到全国大部分地区,但其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2006年04期 169-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28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6 ] |[阅读次数:0 ] - 朱英;
受市民社会理论影响而形成的“社会与国家”这一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近10余年的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之中,不仅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野,而且弥补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同时也开辟了某些新的研究领域,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全面深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这一理论分析框架的应用还需要更进一步加以完善,从“社会与国家”的新角度开展对中国近代史更多相关专题的实证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2006年04期 176-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39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0 ] - 彭南生;
抗战胜利后,随着旅沪人士资金、技术、人才与先进观念的回乡,菱湖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重建运动。在这一过程中,菱湖建设协会对民间力量的动员与聚合产生了关键性的组织作用。在重建过程面临着开发与保护、进取与保守、公益与私利的两难困境时,一方面,冲突双方相互妥协,不断调整重建规划,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发挥了劝导、协调、干预功能,使重建工作能够摆脱困境,在曲折中向前发展。战后菱湖重建不仅展示了返乡的旅外人士与乡绅势力之间的冲突与调适,而且也显示了政府对民间社会的调控。
2006年04期 186-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梁景和;王宇英;
在近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互动中,市民社会的发生和发展,一方面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关系密切,同时也有赖于现代公民意识的觉醒,而清末学校的国民教育与国民意识的塑造正是为公民意识的觉醒服务的。国民意识的渐次生成带来了救亡的希望与专制的危机。
2006年04期 192-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魏文享;
近代上海是中国之经济中心,近代中国之职业会计师最先即由此兴起。这一新兴行业的产生有极其深厚的市场及制度背景。在从业者稍有扩大之后,上海的会计师联合成立了会计师公会。上海会计师公会对于会计师社会地位之提高、职场之拓展、兼职问题之解决、行业监管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以上海会计师公会为首的各地会计师公会既是会计师群体发展的组织象征,也是近代会计及会计师制度建立的重要推动者。
2006年04期 198-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李严成;
民国律师李景光先是被天津律师公会以“危害风纪”给予退会处分,后被律师惩戒委员会以“违背职务”给予停职两年处罚;先获得河北高等法院、司法行政部准许在平津复职、入会,旋又遭天津律师公会、河北高检的拒绝入会。在该退会案中,由于近代社会转型中的法律冲突,导致法律与实践的矛盾以及参与各方的互相纠结,长达六年之久。当事人不停地抗辩,律师公会、法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司法行政部始终坚持依法办事,并不存在徇私枉法。正因如此,在司法实践中暴露的法律冲突,经过法律机关的修正,相关各方权力得以明确界定。最终,国家法律机关做出让步,天津律师公会得以实现对李景光的退会处分权。
2006年04期 206-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邵建;
本文以象征为中心阐述了如下三个问题:一、简述赋比兴;二、从语用角度分析比兴如何转变为象征;三、阐释象征与意象的关系。
2006年04期 214-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范卫东;刘慧萍;
丁玲建国前的报告文学、杂文、日记等散文作品,反映了她皈依政治革命理想过程中灵魂深处对各种流俗势力的反抗,一度爆发为在解放区倡导杂文运动的积极言说。在受到“教育”和“帮助”后,她在表面上选择了认同规范,体现出一个战士的角色特征,而在日记和家信中仍然保持着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角色意识,潜在写作中折射出坚持新文学的批判精神和面对流俗倔强突围的身姿。
2006年04期 220-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萧玉华;
艾煊的散文创作开始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它是当代散文,乃至于整个当代文学最早表现出江南文化特征的作品,它记录了艾煊找寻和回归江南文化品格的足迹,在当代江南散文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对于长期受政治主流文化熏陶的艾煊来说,其散文创作也体现了江南文化和政治文化相矛盾、相交织的复杂性。
2006年04期 226-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霞;
本文试图从明代文人集团与新文学社团的关系,来阐明明代文人集团中所体现出来的传统与新变因素在新文学社团中的延续、影响和关联,并把形成中国新文学的独特文化、文学性格,文学格局,以及文学制度、文学风貌等激越因素放到这种关系中来考察,从而对新文学的内涵给出更为丰富的分析和评价。
2006年04期 231-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4期 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4期 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4期 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4期 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