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吾金;
本文提出了马克思主体概念的四个不同的样态———自我意识主体、市民社会主体、个人主体、资本主体,肯定了“市民社会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体概念的基础部分,而“资本主体论”则蕴含着一个极有发展前景的“资本诠释学”。
2006年05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6 ] |[阅读次数:0 ] - 张祥浩;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中国哲学则是中国有几千年悠久历史传统的哲学。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融合贯通,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将中国哲学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式,或者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中国传统哲学,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问题,又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问题。这是摆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和中国哲学工作者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2006年05期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卞敏;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要服务时代,指导实践。然而,哲学智慧有寻根究底、追本溯源、反思批判的性质,哲学功能有超越时代、把握未来、终极关怀的特征。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才能开拓、发展人的精神世界,发挥其本体论承诺的价值目标、提升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为人类寻求精神家园的作用。
2006年05期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袁久红;鲁旭;
美国著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奥康纳对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重构,凸显了传统历史唯物主义中地位被边缘化的自然,寻求社会劳动的双重维度和社会理性规范,并且用自己重新构建的理论体系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反自然反生态本质,指出依靠资本主义制度无法走出生态危机,人类社会要摆脱生态危机只有走以生产性正义为导向的生态学社会主义之路。
2006年05期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8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孙迎联;杜贵阳;
当前经济与伦理关系的研究仍然没有摆脱实体主义还原论思维的束缚,从而遵循了这样的一条思维路径:在逻辑上通过从整体到部分、从现象到本质的还原一定可以找到某个最为基础、具有“本质意义”的“实体”,通过这个基础“实体”就可以揭开经济与伦理结合的全部奥秘。实体主义还原论思维蕴涵着价值一元论的信仰,以这种思维方式去探讨经济与伦理的结合,不仅会造成理论上的片面性,而且也会带来实践上的盲目性。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的生成性思维对我们正确理解经济与伦理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6年05期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文保;
马克思把实践理解为主客体的交互活动关系,从而超越了从认识论角度理解“实践”的形而上学的历史。但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把认识排斥在实践之外,包含着自身无法解决的逻辑矛盾。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实践观,把实践理解为主体实际从事的建立对象的一切活动,从而把认识看作是一种识别世界的实践,这样便能够恢复马克思的实践观的超越境界;开阔其视野,使之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也更符合实践一词的实际用法。
2006年05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邓宏图;李长英;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历史逻辑”。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必须置于历史形成的既有的“宪法”的规范下才能寻找到“产权改革”的真正的“历史逻辑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单纯的寻利性的产权改革会面临合法性危机从而导致整个改革的合法性危机。国企改革的合法性意味着改革的始点必须公平,一旦满足了这个条件,产权交易的寻利过程会内生出各种所有制企业,则转轨后的经济就是“混合经济”。
2006年05期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6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陈建波;
本文认为我国公司治理问题的实质主要是大股东与少数股东的利益冲突,而且由于政府常常身兼大股东的角色,所以这后一种冲突还表现为政府多重职能引发的冲突。把握这一点对于理解政府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以及作为我国现阶段公共政策一部分的国有股减持的途径和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05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东涛;谢蒙萌;
本文对江苏、上海和广东464家制造企业的福利措施和员工感情承诺情况进行实证分析,以了解中国制造企业福利措施与员工感情承诺间的相互关系,试图为企业采取切实有效的福利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2006年05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雪冰;杨忠;
本文通过对企业组织结构基本特征的分析和对组织学习内涵的理解,从组织学习的视角,探索性揭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变革与组织学习的关系,及变革的动因和过程。
2006年05期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苗月霞;
社会资本是1990年代以后形成的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热门概念和分析范式,但是从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上看,对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克斯·韦伯关于宗教社会经济功能的分析。社会资本理论兴起后,这方面的研究以弗朗西斯·福山关于信任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为代表。虽然到目前为止社会资本理论也受到许多批评,还存在一些不同看法,但是社会资本理论已经成为分析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新的研究范式。
2006年05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潘小军;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将制度变迁理论用于中国法律转型的研究却不多见。因此,尝试运用制度变迁理论解释中国法律转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法律制度变迁理论对中国法治的启示有:首先,国家在法律制度变迁过程充当主导性角色是不具有成本收益优势的。因此,法律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国家只能是辅导性力量。其次,法律制度变迁不可能进行跳跃性地发展,只有满足周期性和阶段性变迁才可能获得成功。最后,法律制度变迁走不出停滞阶段往往都是由于利益集团的垄断。因此,只有存在一个合理的社会结构,才能造就各种利益集团,形成重复博弈的动态过程,从而避免法律制度陷入长期的“停滞”状态。
2006年05期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卫平;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公立医院改革历程,分析其改革政策,认为政府财政补助不足、不规范的市场、扭曲的医院服务定价政策,以及政府管制和公共治理能力不足是造成目前医疗费用上涨、资源缺乏配置效率的深层次原因,而现行的治理结构又是导致公立医院费用上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正如公立医院所有者职能不统一,缺乏评估公立医院组织绩效的手段,对公立医院院长缺少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等导致公立医院内部治理失效;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小,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缓慢无法形成资源有效配置的市场结构等导致外部治理失效等等,为此我们提出,应该全面规范公立医院自主化改革。
2006年05期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4 ] |[阅读次数:0 ] - 贡森;
通过对中国卫生系统的人力、财力和设施资源的全面盘点,可以发现中国的卫生资源供给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并不低。尽管一部分有病不医的行为是合理的,但中国未满足医疗需求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是客观存在的。有效需求全面严重不足的根源既不是资源总量短缺,也不是局部供给不足,相反,供给相对过剩还可能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卫生改革的思路存在严重偏差,纠偏的主要对策应该包括适当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增强基层机构的服务能力、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并加强对服务供方行为的监管和需方预期的管理。
2006年05期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杨团;施育晓;
本文认为,治理(governace)与规管(Regulation)的研究是中国目前医疗卫生研究的薄弱环节,需要特别引起重视。为此我们从基本卫生与新医新药的双轨制造成治理和规管入手,分析了投入不足、医疗保险低覆盖、药品和医疗机械价格不合理、公立医院的体制障碍和卫生行政部门监管不力等5个使医疗卫生陷入困境的问题,提出放弃治理与规管不但导致所有的现行问题更加严重,而且也使修正的行为变得没有意义或具负面效应。最后,提出建立独立于行政机构的公立卫生服务规管机构可能是推进中国医疗卫生公平,实现全民初级卫生保健的一种规范性选择。
2006年05期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王俊华;
国家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启了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效路径。但是该制度却带来了农民接受程度低、基金筹集困难,补偿面窄和比例低等问题日益明显,并给此项新制度继续推进形成了障碍。本文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研究入手,剖析该制度设计缺陷问题,并提出完善这一制度的基本思路。
2006年05期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王人博;
constitution一词,首先经由英国政治实践固化为一个确定的政治概念;接着通过美国的政治试验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法律性概念;而那些社会契约论的信奉者们则运用“社会契约”方法,重新赋予了它新的含义,使其演变为一个优越于其他政治类型的现代立宪体制的代名词。近世以降,constitution一词东渐吾国,复又激活了“宪法”这一古老的汉语词汇。被深深地嵌入中国特定历史情境中的宪法概念由此获得了西方现代政制与中国本土性的双重蕴义。
2006年05期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8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刘旺洪;
公民权利宪法保障程序是宪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既是公民宪法权利的实现和保障机制,也是公民基本的程序权利。世界上主要宪法权利保障程序制度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美国用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宪法权利保障模式,德国列举式与概括式相结合的宪法权利保障模式和俄罗斯随附实体性规定的宪法权利保障模式。我国现行宪法权利保障程序很不完善,应当借鉴外国的立宪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公民宪法权利保障程序。
2006年05期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豆星星;
修宪程序,是指宪法生效后,发现宪法内容与社会现实不相适用,对宪法条文进行重订、增加、调整和删除等活动应该遵循的程序。修宪程序具有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修宪程序外在价值体现在保障人权和制约权力,内在价值包括自由、公正、民主、效率和理性。修宪程序的完善,包括完善提案与议决程序,增设公告与批准程序,明确公布机关,丰富公众参与修宪的方式、增强公众参与力度。
2006年05期 10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朱步楼;
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结合上全面回答了中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我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飞跃。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为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提供了宝贵经验。
2006年05期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祖云;
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利益博弈中,政府与企业的博弈表现为第一部门与第二部门、权力与资本、公共人与经济人的三重博弈结构关系。在此基础上,政府与企业的现实博弈关系又具体体现为:“双轨博弈”、“多头博弈”与“利益联盟”。从理想的形态看,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博弈必须进行道德建构。本文由此提出“道德博弈”的问题,以寻求政府与企业在利益与道德之间的有效互动。
2006年05期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董新凯;
政府机关是市场规制的主要承担者,但其缺陷影响了对市场的有效规制。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介入市场规制活动是现实的需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也是基于其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国内外的法律在事实上已经肯定了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为市场规制者的地位。在我国,由于政府干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自身的局限性等原因,市场规制的社会化进程受到了阻碍,需要通过加强相关的法制建设加以解决。
2006年05期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张汉音;
虽然新加坡和中国台湾有着共同的主流传统文化,但由于政府的行为取向颇为不同,从而导致了两地在一系列社会运作制度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在两地人民的价值观之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本文正是想从报告新、台两地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差异证实政府行为取向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从而使中国大陆可以从新、台的经验教训中获得启示。
2006年05期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陈颐;
本文认为,现阶段不具备条件通过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外来人口的管理问题,必须在现行户籍制度框架内研究统一、规范、有效的外来人口管理体制。通过分析研究,本文提出了对外来人口实行类似国外“移民制度”的管理,即把完善管理和维护外来人口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的思路,并就此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和论证。
2006年05期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3 ] - 邱江宁;
本篇从江南女性角度考察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的原因,认为江南仕女阶层的崛起为才子佳人小说的兴起准备了充分的外因,而女作家天花藏主人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定位意义重大,使得关注与反映新女性形象成为才子佳人小说的重要特征,加之才子佳人小说适应市场的需要从而真正导致了此派小说的盛行。
2006年05期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木斋;
古今所论少游体甚多,其中“寄慨身世”之说最为接近少游体的本质特征。少游体是柳永体和东坡体整合的结果,少游体纤弱的风格,是时代、个人遭际与词体演进三者合力所制约的。少游体“寄慨身世”的特点,使少游体成为东坡体之后的重要词体。
2006年05期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纪晓建;
《楚辞》《山海经》作为保存神话资料最丰富的两部先秦典籍,其中的神癨具有明显的趋同性特点。不论是主宰天地人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威的至上神,还是具有贤德睿智、地位显赫的人类各族祖先神,或是掌管自然界各种具体事物的功能神,在称谓和司职上都有众多相同或相近之处。这种趋同反映了《楚辞》、《山海经》在文化渊源上的同源关系。
2006年05期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纪玲妹;
清代常州诗歌繁荣,曾出现“毗陵四家”、“毗陵六逸”、“毗陵七子”等诗群。毗陵诗派是产生在清代常州、地域性较强的诗歌流派。该诗派的诗论家主要是洪亮吉,其诗论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其它诗派的流弊。毗陵诗派创作颇丰,在清代诗坛上有一定的地位及影响。
2006年05期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丽琴;
本文分析了30年代文学现代化的商业化生存语境,从文学生态的角度揭示了30年代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等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土壤中所蕴含的商业化倾向因素,重点揭示了商业化倾向对30年代文学传播和文学流派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2006年05期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新锁;刘英利;
李佩甫的大部分小说都采用了一种道德立场的价值评判方式,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作品中隐含着的“城乡对立”模式和道德完美状态的乡村女子形象塑造。其小说在对传统道德观念之虚伪、空洞及道德面具下遮掩的人性丑恶进行批判的同时,也呈现出一种向道德理念回归的趋向。
2006年05期 169-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聂资鲁;
美国宪法是世界上最为重要、影响最为深远的宪法之一,曾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制宪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考察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制定的过程,不难发现,美国宪法对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无论是立宪的指导思想还是宪法文本、立宪技巧,都可发现美国宪法留下的烙印。
2006年05期 17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尤小立;
如果说现代中国的科学派确实存在“科学主义”倾向的话,他们的“科学主义”倾向一开始就在自我消解着。对科学精神层面的关注,不仅是为了单纯地启蒙,更重要的是,要在中国建构现代科学体系。此一现实目标影响着他们对科学精神的张扬,求取科学之本,其话语指向,主要针对的是正在或将要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而从任鸿隽对“科学”的理解看,科学的有限性是其基本理念,之所以倡言“科学方法万能”,既是为了维护科学的合法性,也是一种发展中国科学事业的宣传手段。
2006年05期 18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方旭红;王国平;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不但逐渐被社会所认可,而且也是国民政府有关婚姻家庭制度立法的基本原则;传统的以夫权为中心的“单意离婚”制度也开始让位于以“男女平权”为原则的“限制离婚”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许多城市离婚案件大量增加,离婚原因涉及“意见不合”、“虐待”、“经济压迫”、“外遇”、“遗弃”、“疾病”、“重婚”以及“不明”等多种,几乎涵盖了当时法律“准许离婚”的各类要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市离婚问题的出现,是中国经历了自鸦片战争以来艰难的现代嬗变,特别是经历了“戊戌”和“五四”时期两次思想启蒙运动洗礼后,社会日趋开放包容、妇女地位上升、人们对婚姻质量要求提高、“预期”增强的自然反映,这也表明中国城市社会的婚姻家庭关系已开始由传统的“功能性”向现代的“情感性”转变,并进而标示了中国传统婚姻家庭关系赖以维系的社会观念乃至社会制度逐渐趋于消解。
2006年05期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颜德如;
学界对孟德斯鸠中国观的关注,明显忽略了严复。事实上,严复进行了理性的回应。大致说来,严复的回应表现为:明显篡改、非常钦佩、精心辨惑、敢于质疑、抑扬交加、主动印证、直接批驳等。我们不能就此断定严复与孟德斯鸠有关中国问题的议论孰是孰非。不过,启示无疑是明显的:只有经过长期自由平等的对话与沟通,一个真实的中国而非“中国影像”才会活现于世界舞台。
2006年05期 193-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6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翎;
清政府留美幼童计划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官费派遣出国留学,笔者以留美幼童为主体分析其中途夭折的原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时,留美幼童年龄幼稚,缺乏中国传统文化根基,面对美国社会环境和文化,毫无以中国传统文化抵御或“融合”之力,迅速滑入“美国化”的道路,导致清政府———不仅是顽固派保守势力,而且革新派(以李鸿章为代表)———中止了留美幼童计划。
2006年05期 200-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柳岳武;
宗藩体制是传统社会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世界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但它却包含着经济、文化方面的内容,其中朝贡贸易就是其中的代表。本文从经济角度出发,对康乾盛世下中琉宗藩贸易进行考察,通过对宗藩关系产生的经济学分析、康乾盛世下中琉宗藩贸易的动机分析、中琉贸易的内容分析等方面来考察这一贸易体制在维系清代时期中琉宗藩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同时考察这一宗藩贸易体制在运作中所存在的缺陷。
2006年05期 206-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小锡;李志祥;
“道德资本”概念是传统“道德”概念和“资本”概念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产物,它一方面显示了道德功能格局的历史变迁,即从道德的目的性功能居于主导地位,到道德的目的性功能与工具性功能相分离,再到道德的工具性功能异军突起,另一方面体现了从“实物资本”到“人力资本”再到“文化资本”这一资本概念发展的时代趋势。倡导道德资本概念,研究作为资本的道德,从而强调道德的工具性功能及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既有利于动员一切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元素,也有利于推动经济生活中的道德建设。
2006年05期 213-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0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肖华;
本文首先批判性地回顾了信息论、信息哲学以及信息伦理学的发展,并在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等三个层次探究了信息的本质及其伦理意蕴,随后分析了信息构成基本要素,建立了人类信息致知模式,并通过对信息致知模式的分析揭示出人类信息交往活动的利益先占性特征,最后在此分析基础之上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信息虚假、信息私用、信息操纵等信息交往活动中的异化现象进行了信息交往的伦理批判。
2006年05期 22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闫鸿飞;许坚;张二震;
江苏苏南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已进入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深入分析苏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进程与路径,可以为全国的小康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也是总结、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小康建设之路的重要内容。
2006年05期 228-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国辅;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应用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理论及应用研究的科学成果和方法,全面分析常州竞争力的总体状况及主要制约因素,深入剖析了这些制约因素的产生原因、既往作用、演变趋势,并对提升常州综合竞争力的对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2006年05期 23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5期 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5期 238-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5期 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5期 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