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诗鹏;
尽管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哲学存在着原则区别,但两者之间在思想与学术上却有着密切的关联。马克思主义传统已经转化为社会哲学的资源,成为经典社会哲学最重要的部分,并对现代社会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社会哲学也深深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传统。当下,在马克思主义史研究中引入社会哲学视角,是再现、丰富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史的应有视域。
2012年03期 No.26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时中;
克罗齐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虽然有效地处理了"对立面的统一"问题,但由于他未能区分"对立的概念"与"相异的概念"之间的差异,误将"相反的辩证法"运用于"相异的概念"中,最终不仅没有真正实现"对立面的统一",反而重新陷入了二元论的渊薮。克罗齐通过"相异的辩证法"与"相反的辩证法"的区分,将"对立面的统一"与"度的连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批判了黑格尔对"相反的辩证法"的滥用与误置,而且还将黑格尔的辩证法纳入其精神哲学中,使之重获生机与活力。
2012年03期 No.262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磊;
阿伦特对历史的思考继承了尼采和海德格尔对现代历史哲学的批判。她从历史与政治的关联出发,批判了现代历史哲学的"非政治"性,并通过追溯古希腊的历史与政治,建立了一种立足"当下"的"事件"史观,其实质是一种"不朽"的政治史观。阿伦特的历史哲学对于中国当下的"古今之争"和激活自身的历史传统有深刻的启示。
2012年03期 No.262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容南;
言行是人类实践的基本方式,不同的文明对言行有不同的规定。在先秦儒学的构想中,言行是在礼的世界中完成的规范性活动。言行是对社会规范的一种内化和学习。言不是为了彰显自身,而是为了传道,所以言谈需小心谨慎。行达到了什么程度,才可以言说到什么程度。所以中国文化,包括中国政治文化,强调实行实效。相反,在古希腊的世界里,通过言谈和行动,人与人得以"共同存在",在城邦中实践着生活。恰恰是由于人能够交谈才形成了共同的存在,形成了公共领域。正是在自由言行开出的公共空间之上,古希腊人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古典民主的典范。但这种古典民主有一个危险,即不受限制的自由言行可能导致激烈的政治冲突,甚至引发政治动荡。所以,为公共生活寻找秩序成为后来西方政治哲学努力的一个方向。
2012年03期 No.262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倪新兵;付克新;
本文通过对意识形态概念史的梳理和反思,分析并批判了关于意识形态经验基础和观念系统的形而上学;在以"当下"时间结构的分析阐述了意识形态的三种简单类型及其混合之后,对宣称"意识形态已经终结"的神话进行了简短的评述。
2012年03期 No.262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开;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词"礼",能超过"理","礼"的含义很广泛。由孟轲性善论生成仁、义、礼、智,有类于康德始终坚持在他的先验纯粹理性和彼岸实践理性中阐释他的先验道德论。荀子礼、法相融合是儒家礼学的创新和转型,传统礼学在宋代理学的实践层面上能找到。清代以戴震为代表的"新理学"是情感哲学,情感哲学向礼学的转变,有其内在的必然逻辑。看一看礼学文化的历史嬗变,对理解现代社会的若干定位很有启发。
2012年03期 No.262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吴小英;
80后是个充满争议的群体,其根源来自主流话语中对80后青年的建构和定位,与80后青年自身的话语表达之间的天然对峙,同时也通过80后与成人社会之间的代际冲突体现出来。随着全球化和消费主义的降临以及青年文化在大众文化中日益凸现的主导地位,80后以其自身特有的具有反叛性和娱乐性的网络表达方式赢得了更大的话语空间,两种青年话语之间的对峙正在转向渗透与反哺。与此同时,80后在集体奔三而遭遇"三十难立"的窘境之后赢得主流社会的普遍同情与关注,使这一标签第一次成为他们以弱势的身份相互取暖和认同的符号。因此在主流话语对80后从全面声讨到部分肯定的转化过程中,作为青年自身话语表达主体的80后精英的自我认同,也经历了由集体抗拒到集体认同的转变过程。
2012年03期 No.262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8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李春玲;
大学扩招政策实施以后引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本文基于6所985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对大学扩招以后(2003-2011年)985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虽然有大约四分之一的毕业生毕业当年并未进入劳动力市场而继续求学,但选择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当高而失业率很低。家庭背景因素对985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没有明显影响,但想要获得较高收入的工作,家庭背景可能发挥作用。另外,与普通大学毕业生一样,985高校毕业生也遭遇了"文凭贬值"现象。
2012年03期 No.262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27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范雷;
在改革以来的青年研究中,有两代青年成为关注的热点: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一代(即60后)因其激进的政治态度、积极的参与行为和强烈的社会变革预期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发展进程,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而目前已步入社会的青年一代(即80后)因其出生于特殊生育政策环境且完全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自其降生之时便受到社会舆论的普遍关注。今天,80后一代的政治态度有何特点,而改革初期青年一代的政治态度又有何变化,目前政治态度的代际差异有何表现等,通过对两代人的比较,我们分析出了二者的差异与特征。
2012年03期 No.262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朱迪;
青年人口的住房问题是世界各国的关注点。本文将在青年住房拥有的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利用2010年对6所985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数据,首次系统阐述"80后"知识精英的住房拥有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这部分人群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有着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被调查者住房拥有率低于发达国家的同龄青年,但又高于我国城镇青年的平均水平,而且已婚毕业生的住房拥有率高于发达国家同龄已婚青年的住房拥有率;有房毕业生的父母家庭背景较好、生活质量更高,体现了社会分化;父母资助情况、婚姻状态和年龄是影响住房拥有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应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防止代际流动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2012年03期 No.262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施芸卿;
中国特定的转型背景从80后的代际共性和代内分化两个层面体现出来的是动态的社会变迁和静态的社会结构在具体型塑一代人时的张力,构成80后研究的现实意义。结合动态社会变迁的背景,作为静态社会结构的直接体现的先赋因素,它的分化机制体现在两个层面:代内分化与代际分化。本文基于6所985高校(精英大学)80后大学生数据,以先赋性/获致性因素的作用机制为视角,考察中国80后知识精英内部的多元分割状况及其可能的动态流变趋势,发现:1)对同一代人而言,先赋因素的代内分化模式在个人生命历程的不同时点上不同。2)对不同代人而言,先赋因素的代际分化模式要结合社会变迁的背景考虑,折射出当前社会结构的变动趋势。
2012年03期 No.262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蒋伏心;苏文锦;
本文从空间经济的视角研究产业同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考虑到长三角高技术产业间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和溢出效应,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2009年长三角16市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同构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2012年03期 No.262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胡万进;
公立医院改革是我国新一轮医改的核心,"管办分开"是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和重要手段。本文以公共行政学的"整体性治理理论",重新梳理了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主体、内涵、性质等,并在比较国内外公立医院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整体性治理的我国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操作路径。
2012年03期 No.262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崔斌;马青霞;李广水;
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采用资源基础理论并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首先界定出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23条影响因素。通过对江苏省内不同区域30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问卷调查,获取实证数据,采用分形理论对调查数据集进行属性约减,最终获得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16个主要影响因子。本研究对推进农民合作社发展能提供有益的参考。
2012年03期 No.262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树友林;
目前在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方面,较少考虑高管权力因素,也基本不考虑内生性问题,片面强调公司绩效对高管薪酬的决定作用,而忽略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的反作用。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从内生性视角研究上市公司高管权力、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内生互动关系。本文研究发现:公司绩效对高管薪酬的正向影响显著加强,高管薪酬也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公司绩效与高管薪酬之间具有正向循环关系;高管权力对高管薪酬具有显著影响。
2012年03期 No.262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8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臧乃康;
我国区域内的公共治理的一体化对于政治协调提出了新的功能要求。政治协调在区域公共治理中的功能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个层面。其中政治协调功能实现的路径主要在于:均衡区域政治资源配置布局,创设区域公共治理政策集群,推进区域社会管理创新。
2012年03期 No.262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景柱;
作为运气均等主义理论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罗纳德·德沃金将运气分为"选项运气"和"原生运气",并以"残障"为例说明了应该排除原生运气对资源分配的影响,即实现"钝于禀赋"。我们认为,德沃金试图排除原生运气对资源分配的影响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德沃金对选项运气和原生运气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排除原生运气对资源分配的影响会带来一系列的困境,同时"钝于禀赋"会带来激进的再分配,会影响到资源平等的另一理论目标"敏于抱负"的实现。
2012年03期 No.262 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任远喆;
美国学术界对于公众舆论与外交政策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现实主义舆论观和自由主义舆论观分别在学界占据主流。目前美国学界在这一问题上一般持融合态度,学者基本都承认公众舆论与外交政策的制定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只是在关联程度上存在分歧。本文将回顾美国学界在公众舆论与外交政策领域的研究历程,分析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理论分野,归纳主要的分析路径,并对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2012年03期 No.262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赵娟;
J.D.B.诉北卡罗来纳州案是迄今为止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关于米兰达规则适用的最新案例。J.D.B.案第一次明确判决:未成年人嫌疑人的年龄应该成为拘留状态分析的要素。这一里程碑式判决使得米兰达规则适用中的未成年人宪法权利的保护程序更加完善,是对米兰达案决定的回归。J.D.B.案的中国意义在于启发我们思考《刑事诉讼法》的目标定位与权力配置,同时为中国未成年人宪法权利的刑事保护提供相关制度借鉴。
2012年03期 No.262 12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新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18号)第1条对《刑法》第176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定并未能解决长期以来社会对该罪"口袋罪"的诟病。该《解释》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四要件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泛化的"公众存款"不当地压缩了为公司法、合同法等基本法律所保护的投融资活动;二是不特定对象与公开宣传并不能清晰地界定吸收公众存款的非法性;三是它无视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活动同银行吸储(放贷)一样均属于合法的吸收社会资金活动,且不当地强制要求前者须经过政府部门的事先批准。基于此,并结合我国现行有效的民商事基本法律之规定,应该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进行去罪化处理,回归其应有的合法本性。
2012年03期 No.262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3 ] |[阅读次数:1 ] - 曹和平;
为了避免反倾销成为片面保护国内产业利益的手段,实现相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均衡,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一些国家和WTO相继在反倾销法中引入公共利益规则。然而,该规则因设计缺陷在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如何突破困境,构建利益均衡的国际反倾销法律制度已成为后危机时代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2012年03期 No.262 136-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卢静;韦宝平;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所涉及的两岸药品行政许可制度是医药卫生管理中的关键制度之一,也是协议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初步分析了《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内容架构及其特点,比较了两岸现行的药品行政许可制度,分析其中的相通性以及差异点,探讨后协议时代药品行政许可制度的发展趋势以及大陆药品行政许可制度改革路径。
2012年03期 No.262 14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婉苏;黄伟峰;
民间借贷因手续简便、方式灵活、交易成本低,为大量急需资金而贷款无门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便捷的资金融通渠道,而利息比例的高低则成为民间借贷中的核心问题。在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利息裁判是一个法学理论长期忽视的问题,却又是司法实务操作中经常面临的问题。本文拟针对南京地区近10年间计714份民间借贷终审判决书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作出有价值的探索。
2012年03期 No.262 148-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0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赵毅衡;
<正>二十世纪下半期符号学进展最明显的趋势,是摆脱"语言中心论"(glottocentrism),符号学不再以语言学为核心模式,不再像语言学的一个延伸,而是以人类文化中的普遍意义行为为研究对象。文化是一个社会相关表意活动的总集合,而文化意义的核心
2012年03期 No.262 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陆正兰;
标出性的讨论,是文化符号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标出项具有风格特征,但究竟风格特征是标出性的原因,还是因为被标出才让人觉得具有风格,这个因果关系必须辩论清楚。本文以歌曲为例:歌曲的歌词由于体裁的规定性,失去了"正常"语言的指称功能,失落了语义功能,这明显是由于歌曲体裁的风格性导致了歌曲语言的标出性,是一种典型的风格导致标出。
2012年03期 No.262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乔琦;邓艮;
随着古典诗歌的逐渐式微,二十世纪初期,新诗开启了一个新的诗歌表意系统。与古典诗歌相比,新诗因语言的标出性降低,而导致诗体确立困难重重。标出项要足够标出,才能确立自身。中国新诗在元语言性与诗性相互冲撞的漩涡之中沉浮,但未来新诗的出路,仍在于其标出性的强化。
2012年03期 No.262 163-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文美;
本文以文化符号学的"标出性"理论考察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文化特征。先锋小说以主流文学(正项)和大众文学(中项)为背景和参照,主动反抗主流文学的美学规范,作为异项强势标出,自愿走向边缘,从而引来关注和排斥。而由正项、中项和异项组成的三项模式却处于动力关系之中,当先锋小说(异项)摒弃标出性而争夺中项,势必造成标出项的翻转,从而丧失先锋性。但是先锋小说并未断绝,而是由一个新的异项来充当,形成新一轮的动力关系,推动小说继续向前发展。
2012年03期 No.262 16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鍾陵;
姚斯的"接受美学",主要渊源于伽达默尔的理论,部分也受到包括结构主义在内的形式主义学派的影响。接受美学有三个重要的概念:文学的历史性,期待视野,文学演变。"文学的历史性"概念最具根本性,它是伽达默尔理解的历史性概念在文学史范围中的运用。"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中心概念,它有三个层次:期待系统、视野的变化、视野的重构。"期待系统"指的是读者所具有的对于文学体裁、形式、主题及语言的理解之综合。"文学演变"概念的涵义是:从单部作品进向文学系列,后继的作品解决前面的作品留下的形式的和道德的问题,并提出新问题。总的来说,姚斯理论的创造性并不明显。姚斯在理论及其论述上,也还存在着许多显见的缺陷:缺少一种社会性的、整体性的视野,未能说明美学接受的内在机制,忽视了审美的多元性及多线发展等。
2012年03期 No.262 174-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59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6 ] |[阅读次数:0 ] - 杨经建;
作为典型的东方作家,川端康成与沈从文在文学是"忧郁"的象征上体现出心灵契应和艺术遇合,他们的《雪国》和《边城》不啻为忧郁化写作的审美标识。详而究之,他们的忧郁化写作首先体现在对"美与爱"的创作诉求上,这种创作诉求又都是通过美丽纯情的女性形象来表述。其次是艺术表现层面上的情调化,两者都注重用感觉去触摸生命,讲究作品的意蕴和情致,揭示人生形式"美丽的忧伤"。其三,尽管各自偏重不同,但两者都将日本传统的"物哀美"和中国传统的"物感说"通融,在作品中传达出古典诗意或不合时宜的美好在渐行渐远中所透露出的挽歌意味。
2012年03期 No.262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0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宇;
本文通过考察《小城之春》、《早春二月》、《爬满青藤的木屋》、《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四部1940、1960、1980、1990年代著名的电影文本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叙事原型———"外来者故事",来探究现代中国时间、空间与性别之间的复杂关联。"外来者"都是男性,而传统空间中的生存被表述为一种女性化的生存,包括女人、孩子抑或被去势的男性。在这样故事中的女性空间位置的变与不变,象征着传统接纳了现代抑或现代战胜了传统。但一旦外来者的身份转变为女性,这个叙事原型就会出现危机,现代性的时间逻辑就难以为继。不难看出,在这个叙事原型中,新与旧、现代与传统、进步与落后、文明与愚昧这样一些二元对立的进化论时间范畴不仅被深刻嵌入中国与西方、外与内、都市与乡村等等空间范畴的建构中,还被嵌入另一对空间性范畴——男性与女性(性别身份也是一种空间性的存在)的建构中。
2012年03期 No.262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徐美燕;
研究界普遍认为,《新青年》群体的现实主义文学倾向与创造社的浪漫文学倾向,来自于俄国人道主义文学和西方个性主义文学的不同影响。本文认为,这种分野,主要受到了这两大群体留学日本时期所接受的日本"代际"文化的不同影响。具有"明治青年"色彩的《新青年》一代的个性观,理性色彩较为浓厚,因而其创作偏于国民性批判和客观化描写;而具有"大正青年"色彩的创造社一代的个性观,感性被提到了重要位置,主观性、情感性格外突出,因而其创作偏向了浪漫文学一路。
2012年03期 No.262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博昊;
吴声西曲是六朝时期流行于南方民间的乐曲,由于统治者的喜好而被采入宫廷乐府,创作艺术上取得了进步。吴声西曲的发展过程为同属音乐文学的词体文学演进奠定了基础。词体文学在承续吴声西曲创制手法、结构形式、表现内容等层面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终演变成独立的文学样式。考索吴声西曲与词体文学间的关联与转换,或能将乐府与词之间潜在的勾连关系呈现得更加清晰、全面。
2012年03期 No.262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季中扬;
乡村文化是一种内卷化文化。所谓内卷化是指一个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内部的精细化发展过程。就此而言,乡村文化与现代化是异质的。但是,中国的现代化既不能消灭农村、彻底城市化,也不可能在乡村文化建设上放弃现代性取向,把乡村建设成独立于现代社会的"飞地"。从反思现代性角度来看,现代性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化,它与乡村文化之间并非决然对立,在文化现代性框架中,乡村文化可以实现其性质与功能的转换。乡村文化现代性转型的关键问题与基本路径就是重塑乡村文化主体。
2012年03期 No.262 202-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0 ]
- 宝成关;
辛亥时期,随着社会剧变,思想领域也发生深刻变革。其中变化之一,就是"国民"取代"臣民",成为政治领域官方的通用话语。时人大体围绕民族精神、国家观念、权利观念、自治精神及宪政观念与宪法意识等范畴,把握国民的内涵。同时针对如何培育国民,提出要注重国民教育,鼓励国民参与政治实践,乃至在革命斗争中塑造国民等主张。这一时期关于国民问题的讨论,具有传播范围广、涉及领域多之特点,不过此时国民观念仍远未深入人心。
2012年03期 No.262 207-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胡明华;
1894年兴中会创立时,第一次提出了"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主张;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之际,孙中山最终为未来新生的共和国确定了"中华民国"的国号;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创立,宣告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诞生。"民国"与"共和国"的本质是一致的。孙中山心目中的共和国与欧美并不完全相同,他认为应该创造性地学习西方,要避免欧美诸国的弊端,而在国号之中以"民"字直接表示民权,比"共和"之意义更为积极和鲜明。
2012年03期 No.262 217-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建伟;
1920年代之初,国共两党提出"打倒军阀"口号之后,契合了当时以"文治主义"取代"黩武主义"的时代潮流,国民党人通过建立"党军"体制等方式以区别"军阀"的努力在北伐初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在社会舆论以及时人观感中确立了自身优于"军阀"的正面形象。然而,北伐进程的迅速深入导致时局急遽分化,敌我之间的区分愈发模糊,国民党自身的工作不能及时跟进,"党军"迅速"军阀"化。"旧军阀"被打倒之后,在国共之争以及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中,蒋介石被不同的政治对手共同指认为"新军阀","打倒军阀"口号的有效性开始消解。
2012年03期 No.262 22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孔祥成;刘芳;
灾害通常会带来损失,影响社会发展。但辩证地看,灾害也会警示世人居安思危,促进包括防灾技术和风险意识在内的社会机制的进步。1931年江淮洪水,既是天灾,又和人祸密不可分。连年的兵灾战祸,社会的失控,盲目的开发,仓政的衰落,农民经济的破产等,是引发1931年大水的累积性社会因素。南京国民政府以巨大的损失为代价,开始重视包括水利、生态、仓储、准备金等救灾和防灾措施的机制化建设,希冀化危为机,以对灾害的反思和主动治理,促进国家与社会防灾事业的进步。
2012年03期 No.262 230-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周海燕;
社会记忆并不是单纯地再现过去,它是权力利用话语刻意凸显、筛选,遗忘及剥夺的结果。本文的研究以保罗.康纳顿等人的"社会记忆"理论为主要理论框架,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方法和文本分析方法,通过对《解放日报》首个"典型人物"吴满有的典型报道及其他相关文献的解读,分析了大生产运动农民领袖吴满有及"吴满有运动"的兴衰史,展现了权力是如何掌控新闻生产的过程,并通过对新闻话语的控制来建构社会记忆,从而实现记忆的"写入"与"忘却"。
2012年03期 No.262 236-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