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

   

期刊名称:江苏社会科学

创刊时间: 1990年7月

主管主办单位:

 江苏省社科联

出版单位: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

副主(主持工作): 吴 玲

刊  期: 双月刊

CN:32-1312/C

ISSN:1003-8671

♦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

♦首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国家百强报刊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江苏省十强社科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访问量:473924
日访问量:14

理论热点

  • 中国生态发展道路及其世界意义

    成长春;徐海红;

    中国生态发展道路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以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为指向的中国社会发展态势与过程。马克思的生态发展观是中国生态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中国生态发展道路的样式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实现基础是劳动的生态化。中国生态发展道路是生态原则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在生态领域的体现,其基本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生态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在于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确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促进劳动生态化的实现。

    2013年03期 No.268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研究

  • 经济逻辑与经济转型——中国经济转型为什么这么难?

    陈荣耀;

    中国经济生活之所以在数量型发展阶段易于成功,而在质量转型升级方面困难重重,同东方顿悟式思维逻辑和成功模式有关;两者实际上在形态、逻辑、特征、效应和动力等方面,具有内在逻辑的相通性。缺乏底线是中国经济生活最大的问题,守不住底线会给中国经济生活带来巨大的困难。由此,完成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使命是:清晰资本逻辑,把握经济运行的基本方向;守住底线,克服经济生活中的混乱局面;建立公理系统,使经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效应。

    2013年03期 No.268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深化微观行为分析 探索复杂经济问题——HS与CA结合的实现技术

    王国成;

    当今日趋复杂的经济现象与微观个体多元化的行为属性及表现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通过深化微观行为属性分析、构建微观宏观一体化模型、运用HS与CA结合的实验技术,探索从微观视角分析解决宏观复杂经济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当代经济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提升;并给出了股市异常波动和收入差距演变等方面的应用示例。

    2013年03期 No.268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现阶段中国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调整“锁定”效应的分析

    张杰;杨连星;

    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正面临全方位、多层次的调整压力,长期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以追求短期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稳增长"、"保增长"为目标的财政政策实践与操作手段,直接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造成"锁定"效应的发生,并且从根本上弱化了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生动力。这不仅造成当前中国财政政策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不相匹配性和内在冲突性,而且也促使城乡和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加剧了部分产业的产能过剩。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和投资结构这三者之间的"嵌套"关系,则又进一步放大了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的"锁定"效应。因此,中国财政政策的改革实践目标应全面转向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方面,并针对当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急需调整的内容方面做出相应调整,重新进行定位。

    2013年03期 No.268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7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政府工业偏好与经常项目顺差: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分析

    王剑锋;顾标;

    本文考察了政府工业偏好对工业部门扩张及贸易顺差的影响机制。所做的协整分析显示,中国的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经常项目顺差、工业部门的相对税负水平和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部门相对税负每增加1个百分点,工业/服务业占比会下降约1.25个百分点,而进口/出口比例则将上升1.57个百分点。

    2013年03期 No.268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股票市场风险溢出效应测度——基于欧债危机的分析

    刘晓云;应瑞瑶;王陆;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源起于希腊,随后波及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和意大利直至整个欧元区和其他国家,给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较大冲击。本文通过股票市场分析欧债危机对不同国家的风险溢出效应,运用VAR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将被传染市场分为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发达国家市场和危机源附近国家市场进行分层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欧元区内法国受到较大影响且具有一定持续性,德国受到的冲击较弱且时间短,而在英国的滞后性较强;对新兴国家市场如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国的溢出效应在平稳期和危机期都很显著;对发达国家澳大利亚和日本市场的影响显著。

    2013年03期 No.268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江浙沪为例

    邹琪;

    本文选取1978-2008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修正"的新古典生产函数,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对江浙沪三地的经济增长和教育支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江浙沪三地中,只有上海的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实证研究中得到了体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2013年03期 No.268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9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社会学研究

  • 从解释社会学到修身社会学——舒兹与孟子思想中的人己关系及其社会学意涵

    卢崴诩;

    本文检视舒兹的人己关系理论及其对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意涵,指出舒兹将人视为需要沟通媒介的独立主体的看法与偏好理论性思维的立场会阻碍社会学家把日常生活中的"境界现象"纳入经验研究的范畴。为此,本文将孟子的人己关系学说与舒兹的理论对比,向读者呈现为了触及境界现象的精髓所需要的关于"人的本质"以及"学识"的哲学观点。最后,本文指出社会学家可以把孟子的哲学观点用于经验研究,形成以境界现象为探索核心的"修身社会学"。

    2013年03期 No.268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性”的实证研究

    崔岩;

    本文重点关注城市经历对于人的现代性的影响,立足于实证研究,以是否具有城市经历为核心,对各类群体的现代性水平进行了分析。本文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简称PSM)来控制样本选择偏误,对是否具有城市经历对农村人口的城市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发现城市经历对农村人口的城市性的确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另外,这一影响也随着区域不同而有所不用。同时,本文对现代城市在培育市民社会,提高公民现代性的功能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与分析。

    2013年03期 No.268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化与中产阶层成长——试从社会结构的角度论扩大消费

    朱迪;

    针对内需不足的问题,本文尝试跳出收入-消费的理论框架,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入手,通过壮大中产阶层来增强城市化对于消费的驱动作用,这样既能够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也能够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实证分析发现,中产阶层购买力较强、消费欲望也很强烈,是扩大消费的主要驱动力;边缘中产阶层,主要由有一定技术或工作经验的农民工和底层白领以及失业或收入较低的大学毕业生构成,也显示了相当程度的消费欲望和需求,尤其体现在购房和休闲服务消费上,因此也是内需增长的重要力量。本文建议政策设置应着眼增强边缘中产阶层的就业和受教育机会及社会保障。

    2013年03期 No.268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7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社会政治沟通的话语分析路径

    胡宁生;魏志荣;

    传统的社会政治沟通研究和管理主要采用两种分析路径,即"信息传输"分析路径和"观念传播"分析路径。这两种分析路径由于具有单一性、独白性,又缺乏互动性与公共性,因而在面临转型期复杂多样和追求民主公正的社会政治沟通时,已经失去合理性和有效性。一种可供选择的合理而有效的分析路径是话语交流分析路径。这种分析路径关心的是公众需要的言说和表达,关注的是平等对话、协商与达成共识,从而凸显了社会政治沟通的公众性质、公共价值和民主价值。在网络已成为政府与公众社会政治沟通重要方式的背景下,话语交流路径下的网络社会政治沟通分析将关涉政府话语角色的转变、公众话语权的扩展、公共话语场的形成与运作以及话语协商民主的发展。

    2013年03期 No.268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8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问题

    闭伟宁;

    社会现代化本质上是文化模式的转变过程。文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又是社会整合的基础条件之一。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试图从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一个探讨。文章以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的分析为切入点,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为现代化精神动力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并就今后我国文化建设应该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2013年03期 No.268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特点及其对策研究——从网络使用的视角

    季海群;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以及自由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确立,闲暇生活逐步成为大学生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日渐引起学术界关注。当前,网络使用在大学生闲暇生活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对大学生闲暇生活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对全国3239名大学生的在线时长、在线主题、在线应用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大学生网络闲暇生活的状况及特点,并从提高闲暇意识、开展分类教育、推进理性上网三个方面提出增强闲暇教育的对策。

    2013年03期 No.268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1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

  • 《莱茵报》时期之前的马克思与自由主义传统

    张守奎;

    自由主义是马克思思想诸多理论源头之一。马克思从启蒙传统和自由主义中汲取了"完整的个人"和"个人自主"的思想,并要求把它们在激进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加以落实。但《莱茵报》及其之前时期的马克思由于尚未展开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深入批判,也没有真正对政治经济学进行系统研究,因此,他尚未本质性地把握自由主义的根本缺陷何在,从而不能从根基处超越自由主义。就与自由主义的关联而言,深化对马克思思想的研究,一方面应从整体上理解欧洲近现代思想史着手,挖掘马克思思想对古典自由主义的继承、批判和超越关系,另一方面,要防止在此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本身作自由主义的解读。

    2013年03期 No.268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论马克思财富观的理论渊源及其当代意义

    王文臣;

    马克思财富观本质地与现代形而上学财富理论体系相连,但却与其有本质区别。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本质区别的那一维度发现并论述马克思财富批判理论,即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意义,并将其运用到分析当前之"现代性"之样式———金融危机及其影响,从而提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

    2013年03期 No.268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9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创意经济与英国伯明翰文化学派——写在伯明翰学派解散十周年之际

    朱珊;

    由法兰克福学派基于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所提出的文化工业概念,经过英国伯明翰文化学派的矫正与扬弃之后,以彰显人性的创意经济这一形态登上了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的舞台,这是英国文化学派间接影响国家战略的一次成功案例。该案例确切地指明当代文化研究介入社会的一种方向。同时,尽管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创意城市等概念和实践包含着各自的难题,但以"创造"为焦点的经济社会实践诉求从正面暗示着现代性的重大转型趋势,人本身的能动性、创造性及其艺术化生活追求将越来越明显地成为社会变迁的主导力量。

    2013年03期 No.268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哲学的批判性建构

    束晓霞;

    本文旨在基于批判理论探讨批判的教育哲学之可能性及其限度。主张批判性教育哲学,并非在一般意义上重申通过知识(教育)获得解放这个现代性理念并强调对知识的反思性运用在治疗现代社会病过程中的独特价值,亦非在政策层面上探讨落实平等和公正这些理想的途径,而是反思今日社会发展给教育提出的要求并重新定义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公正等基本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开放批判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空间。

    2013年03期 No.268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论疑罪

    金钟;

    对"疑罪"概念的界定,应与"疑罪"的实务语境对接。疑罪之疑,主要体现为"事疑"、"罪疑","人疑"、"心疑","审疑"、"裁疑","诚疑"、"普疑"。疑罪的处理原则应为"疑利被告"。该项原则分不同情形有"从无"和"从轻"两种要求,即,罪之成立与否存疑时,适用"疑罪从无";罪名、罪数、刑之轻重以及个别特殊情形存疑时,适用"疑罪从轻"。

    2013年03期 No.268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区分中“两个当场”的坚持——兼与陈兴良教授商榷

    陈洪兵;

    敲诈勒索罪法定刑之所以明显轻于抢劫罪,是因为当暴力或者胁迫尚未达到压制他人反抗的程度、被害人尚存一定的意思决定和行动自由时,还有请求公力救济的机会,因此应当坚持抢劫罪的"两个当场";只不过,"两个当场"仅为成立抢劫罪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即暴力、胁迫不仅要当场实施,而且必须达到足以压制他人反抗的程度。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构成要件间,并非对立关系,而是补充竞合关系,因而在暴力或者胁迫是否达到足以压制他人反抗的程度难以判断时,根据"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应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

    2013年03期 No.268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2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情势变更原则法律适用比较分析

    吴一平;

    情势变更原则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已被大多数先进国家立法所采用,我国《合同法》却对此未作规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涉及到这一问题,但学界及司法实践对该原则的适用至今意见难以一致。本文结合国外学说、判例与立法,对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法律效果以及相关制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

    2013年03期 No.268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9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法律的价值安排:在权力与权利之间——从广东“乌坎事件”谈起

    杨帆;

    当前一切矛盾与冲突的根源似乎都关乎权力与权利的关系问题。2011年广东"乌坎事件"便是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权力与权利冲突的集中爆发,其解决过程引起全社会反思。法治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应充分发挥制约权力、保护权利的作用,实现权力的谦抑以及权利自觉的行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13年03期 No.268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政治学研究

  • 政治民主化与“民主政治化”:全球化的悖论

    陆亚娜;

    政治民主化与"民主政治化"是经济全球化在政治领域发展而形成的全球化悖论。政治民主化冲击着专制政体,推动了整个社会民主化进程,提高了人类整体政治文明的程度;"民主政治化"则成为少数强权国家以输出民主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实质是新干涉主义。因此,如何应对这一悖论是目前发展中国家的重要议题。

    2013年03期 No.268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论

    徐腾;

    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和思路:以科学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凝聚现阶段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精华;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与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相承接;彰显国家、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体现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反映其精神内核和根本原则;具有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便于传播与认同。

    2013年03期 No.268 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从文化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

    尹德树;

    本文分析了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选择的过程及意义,认为由此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实践催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指针。

    2013年03期 No.268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论解构主义的哲学与文学观及其影响

    王钟陵;

    作为后现代哲学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德里达在1968年"五月风暴"前即已批评、质疑结构主义,就已经有着明确的非中心化的思想,由此,他发展出了另一种表述方式:以异质性为中心,而以"他者"与"延异"这两个概念纵横交织出了解构思想。然而,在其晚年,他又与"他者"与"延异"这两个概念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德里达的文学观有五个要点:文学具有讲述一切的自由;文学应浓缩历史,包容一切;对"延异"概念内涵作了重要调整的阅读法;否认文学性;作品是一种建制,它形成自己的读者。解构思想在美国形成了解构主义文学批评,这一批评以颠覆文本与批评者的确定性为其特点与目标,而其结果则是解析变成了瘫痪。黑人文学批评与女性文学批评都受到了解构主义的影响,其实际作用是解构了从差异中形成却又凝固起来的那个统一的黑人或女人主体概念。这是解构主义批评观的一种特定的体现。虽然揭示事物及其概念内部复杂的异质性、流动性是重要的,但一定程度地承认其统一性与稳定性也不可缺少。

    2013年03期 No.268 157-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10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孙康宜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多重意义

    朱巧云;

    美籍华人女学者孙康宜在中国古典诗词、比较诗学等方面成果颇多。本文在分析孙康宜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其研究有着多重的意义:一是有益于当代学界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和中国文学史的重写;二是促进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作品在当代的经典化进程和海外传播;三是丰富了中国诗论,对深入开拓美国汉学性别研究亦有积极意义。

    2013年03期 No.268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8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产阶级的“利基”杂志与美国文学的温床——《纽约客》综述

    叶子;

    本文旨在介绍《纽约客》的总体风格与容量,给予数据统计的同时,介绍杂志的主要版块设置与态度立场,并大致梳理杂志中与美国文学相关的重大事件,来说明《纽约客》作为一本中产阶级的"利基"杂志,如何成为美国文学最理想的中介平台。

    2013年03期 No.268 173-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对象、方法与视角:书话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

    赵普光;

    书话是百年中国文学中一个具有庞大创作群体和丰富创作实绩的存在;书话作为文化现象,是一个有着悠久写作历史渊源的写作实践的存在。无论作为研究途径,还是作为研究对象,书话在此前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极少有人涉及,遑论系统深入梳理。本文指出书话之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以边缘的书话文体为途径去探究现代中国文学的诸种问题,是极佳的途径;一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将书话放置在现代中国文学的视野中进行考察,意义重大。

    2013年03期 No.268 18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布衣文人对清代文学的推动

    张琼;

    清代布衣文人为清代文学的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影响了清代诗、词、文创作风气的转移:如孙枝蔚、吴之振、厉鄂促成了清代诗坛宗唐与宗宋的对立,万树、孙默引领了词坛风气,刘大櫆完善了桐城派理论。布衣文人也促进了清代各种文体的全面繁荣,尤其在小说与戏剧创作方面,他们的表现可圈可点。此外,布衣文人更能体会百姓的痛苦哀怨与希翼企盼,助推了平民文学的大发展。布衣文人成就的取得,与他们摆脱了皇权施加于文学的影响并以文学创作为终生追求有直接的关系,清代文学正因为布衣的创作而得以丰富充实。

    2013年03期 No.268 18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符号学·叙事学研究

  • 广义叙述学中的情节问题

    赵毅衡;

    情节是构成故事的基础元素,也是任何叙述最基本的要素。情节是事物状态变化过程的媒介化与文本化再现,而叙述文本更要求这种变化卷入人物,从而使叙述取得人文精神与主观不确定性。叙述者对情节的选择加工,使叙述形成了从底本到述本的三层变化模式。叙述者筛选掉各种"不可叙述材料",从而给叙述文本以"叙述性",这才形成叙述情节。而这种选择不得不尊重一定的社会文化规范,与体裁风格规范。

    2013年03期 No.268 192-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9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武侠小说:一个“漩涡”体裁

    孙金燕;

    "道"与"盗",这两套彼此对立又无法互相取消的元语言集合,使武侠小说成为一个"漩涡"体裁。这个"漩涡"体裁的出现,由一个特殊的社会语境,与一个特殊的读者群体合力而成。在"道"与"盗"两套元语言之间,各执一端,用力均衡,武侠小说便既能正世风,呈现清晰的道义追求;又能乱出格,酣畅淋漓地展示暴力美学。

    2013年03期 No.268 199-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历史学研究

  • 1901-1910年清政府应对民变的措施及其评价

    王业兴;

    1901-1910年全国各地发生民变一千多起。民变的频繁发生动摇了晚清政府的统治根基。防止民变,必须分析民变发生的原因,动辄诉诸武力是当局应对无能的表现。每一次突发性事件都可能是民变发生的导火线,及时到位地处理好天灾人祸,可察民情、体民忧、解民困、化民怨,避免民变的发生。民变一旦发生,为官者如何应对,体现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晚清政府主要从控制舆论、调兵镇压、安抚民众、惩治官吏等四个方面应对。民变应对及时得当,可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之,则使矛盾激化,事件升级,酿成祸难。

    2013年03期 No.268 204-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1902-1928中国留美学生学位论文选题分析

    林晓雯;

    华美协进社于1927-1928年编录了中国留美学生1902-1928年间《中国留美学生硕博士论文》。该资料再现了清末民初中国留美学生走出国门,探索"救亡"、"启蒙"、"兴国"的道路,自觉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民主思想与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尝试;再现了他们运用西方研究方法重新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努力。这份珍贵的资料说明清末民初中国留美学生是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生力军,是东西方之间沟通、理解、融和的桥梁,是探索中国本土意识和世界视域交汇的先锋。

    2013年03期 No.268 212-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身体塑造,国族想象:民国时期的自杀论争

    侯艳兴;

    民国时期,自杀问题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广泛关注,形成了一个以自杀为主题的论述空间。在这个论述空间里,知识分子激发了自杀论争,产生了针锋相对的观点:自杀是懦弱表现还是勇敢体现,是个人权利还是逃避义务,是爱国举动还是误国行为。这些论争虽然反应了知识分子从意志、责任、价值三个层面展开讨论的外在理路,但却映射出知识分子思想脉络中的个人、社会、国家三种面向的内在逻辑嬗递。进而凸显出知识分子力图通过自杀的言说,使得身体社会化与国家化,达到对身体的塑造,满足其对国族的想象。

    2013年03期 No.268 219-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7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明清时期苏北地区水神信仰的历史考察——以运河沿线区域为中心

    胡梦飞;

    明清时期苏北地区黄、淮、运在此交汇,既是漕运和河工重地,也是水神信仰较为盛行的地区。黄河水患、繁忙的漕运和频繁的河工是导致苏北运河区域水神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在明清两朝的倡导和推动下,苏北地方官员和民众修建了众多祭祀水神的庙宇和祠堂。崇祀水神在成为明清国家治理黄运水患的重要手段以及黄运沿岸民众精神慰藉的同时,也使得明清时期苏北运河区域民间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013年03期 No.268 227-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9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唐代破坏性地震的时空分布及危害性初探

    卢华语;

    唐代破坏性地震具有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地域地震频次的差异性、震中分布既集中又分散、时间分布的非均衡性和有明显季节性等特征;其引起的人畜伤亡、人工设施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社会组织的伤损、社会功能的破坏等给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深入认识和了解此类自然灾害,对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更好地谋划今天地震的减灾管理不无积极意义。

    2013年03期 No.268 23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伦理学研究

  • 经济伦理学视阈下的主权信用

    程广丽;余达淮;

    主权信用主要指作为债务国的主权国家在履行偿债责任时的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主权信用问题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背景下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不稳定性、偏好性、竞争性、协调性。主权信用问题在操作层面有信用维护、评定机关道德认定与评价、评级道德风险与救援等问题。

    2013年03期 No.268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江苏发展研究

  • 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关于“幸福江阴”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金世斌;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基本价值,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江阴市围绕"五民五好"目标,构建了"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五年来,"幸福江阴"建设引导地区发展,考核政府绩效,极大地推动了经济转型、民生改善和政府服务质量的提升。"幸福江阴"评价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地回答了"发展为了什么、如何发展、如何评价发展、谁来评价发展"等核心问题,为各地加强幸福区域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2013年03期 No.268 246-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美人力资源差异比较及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启示

    张捷;吴建成;周曾海;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到来的新时代,谁抢占了人力资源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但同拥有全球最为丰厚和强大人力资源的美国相比,之间差距不言而喻。作为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重要引导,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好与坏是决定和衡量一国人力资源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深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的真正腾飞,是我国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重要现实问题。

    2013年03期 No.268 252-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9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江苏社会科学》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设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哲学、文学与文化、历史学、社会学等栏目,注重学术性、理论性、探索性。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赐稿。本刊2013年重点选题如下:

    2013年03期 No.268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