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怀远;
从《回到马克思》到《回到列宁》,张一兵先生依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本的"文本学解读"和"后文本学解读"思路。通过这些思路,张一兵先生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摆脱旧哲学教条主义思维、开辟以方法论变革为核心的哲学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本文从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角度对这一思路的特点和主要理论成就进行评论。
2013年04期 No.269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一木;
本文以张一兵教授的构境论及其研究实践为考察对象,对构境论的基本起源背景、在列宁研究中的基本塑型、以及在鲍德里亚研究中的进展进行解读和论述,试图对作为哲学方法论的构境论的内涵、在列宁和鲍德里亚研究中的构境过程和实践模式进行阐释,进而说明构境论以及构境论对于学术研究的诱惑力。文章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张一兵教授与列宁、鲍德里亚和学术界同行进行思想构境的他性镜像、逻辑射线、理论回路和话语异轨,希望通过这一研究引起学术界对构境论这一理论的认真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2013年04期 No.269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丽;
在《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一书中,物役性概念构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核心权力话语,被视为马克思社会批判的主体向度的逻辑基点和理论出发点。物役性概念的提出是基于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科学批判同青年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异化理论相区隔,具有重要的批判价值。我们所理解的物役性是异化的物化,故而应将其适用范围严格限定在资本主义社会而不能将其延展至前资本主义社会。
2013年04期 No.269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仰海峰;
对时尚与身体的分析,并由此揭示符号拜物教的内在逻辑,是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消费社会,时尚、身体都被纳入到符号逻辑中,不仅成为主体幻象的载体,而且成为符号价值的载体,形成了符号拜物教。符号拜物教是一种没有所指的能指崇拜,正是在这种崇拜中,消费社会的合法性得到了认同。
2013年04期 No.269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9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李云飞;
发生性起源观念的形成不仅导致胡塞尔先验现象学在研究方向上的转变,而且也推进了其问题的深化。先验意识生活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构造综合,它本身受一种先验发生的规则的支配。静态现象学旨在揭示这种普遍的构造综合的先天;发生现象学则在于澄清先验发生的规则。发生的问题性可划分为两种类型:(1)关于具体的统觉类型的发生;(2)关于单子的发生。前者又可划分为三个具体的层次:(1)主动发生;(2)主动性与被动性之间域的发生;(3)被动发生。后者又可划分为:(1)个体单子的发生;(2)交互单子的发生。
2013年04期 No.269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煜;
本文通过对2008年上海和彼得堡中俄两个城市经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激进市场化改革后的彼得堡未如预期出现更多的市场化特征:与上海相比,无论在工作信息的获得还是职位获得的渠道上,社会网络机制仍然比市场机制还更为重要;同时,较高人力资本的人员通过网络获得的职位要优于直接通过市场渠道获得的工作。我们认为,因为俄罗斯的经济衰退和产业结构局限之下的劳动力供求失衡是当地劳动力市场未能得到充分发育、社会网络过度介入劳动力配置的原因。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劳动力市场转型和完善的基础不仅仅是产权的明晰或有效解决产权代理人问题,经济发展本身能否提供一个相对平衡的供求关系是劳动力市场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
2013年04期 No.269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文宏;刘琳;
随着市场转型的到来,家庭成分制废除,家庭成分对于个人的影响逐渐消失。但市场转型前,家庭成分的"烙印"影响了一代人的生活机会。本文通过中国家庭动态调查(CFPS)2008上海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了家庭成分这一问题在市场转型过程中的变迁,以及不同家庭成分群体的收入情况,进而探讨了市场转型前后的政治分层和经济分层以及二者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市场转型后,家庭成分对于个人的影响已经消失,但是政治资本的影响日益凸显;政治分层与经济分层存在着补偿或平衡的关系,转型前政治受挫的群体在转型后的劳动力市场中得到了一定的反哺,收入明显高于家庭成分好的群体;户籍制度和人力资本因素影响了政治受挫群体的收入分配获利的重要因素。
2013年04期 No.269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闵学勤;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无论是维权冲突类的被动公众参与,还是志愿服务类的主动公众参与都呈现频繁而多元的发展态势,而且事实上两大类行动主体并不那么泾渭分明,其背后共同的行动逻辑、以及深嵌其中的社会结构如何作用都值得探索研究。本文基于南京市13个区县共155位各阶层市民代表的深度访谈,研究发现日趋固化的阶层结构已渗透于各类公众参与之中,使得大部分个体或集体参与行动都受到来自不同阶层的利益驱使,并形成程式化的阶层表达,同时这种富有阶层区隔意涵的行动逻辑,反过来对愈演愈烈的阶层结构化有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
2013年04期 No.269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10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苏州;
围绕着大学排行榜所产生的争议,表面上焦点在于排行榜指标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实质上隐藏着大学与社会之间关于各自权利主张的博弈。一方面,大学出于其传统自治理念的固守,对于各种大学排行榜持有一种傲慢与抵触之态;另一方面,社会性力量需要借助于大学排行榜的发布,引导与控制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实现社会干预的有力扩张。而排行榜博弈的真谛就在于寻求一种大学自治与社会干预的平衡模式。
2013年04期 No.269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俊;
器官供体来源一直是器官移植手术面临的重大瓶颈,而器官短缺也是全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围绕死刑犯的器官使用以及尸体器官捐赠中供体的死亡标准如何确定这两个器官来源中的重要伦理争议问题,我们对南京市617位居民进行了电话访谈调查(CATI),研究结果发现:社会公众对这两个伦理争议问题的态度差异较大,出现了明显的态度多元化倾向;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社会阶层和对健康知识关注程度是影响人们选择器官摘取死亡标准的显著变量,社会阶层对公众在将死刑犯器官用作移植上的态度有显著影响。
2013年04期 No.269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戚晓明;周应恒;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以个人、集体、政府三方缴费的筹资机制。本文基于山西省的试点调查数据,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存在着个人缴费方式、集体筹资模式、政府激励性政策安排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采取费率制缴费方式、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筹资功能以及改进制度中的激励性政策等措施来对筹资机制进行进一步完善。
2013年04期 No.269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郭晗;任保平;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的原因在于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着多重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其基本特征体现为经济增长对高投资、外需、廉价劳动力、房地产和资源环境的依赖。形成这种多重路径依赖的根源是体制机制约束,包括要素定价机制、市场运行机制、政绩考核机制和财税激励机制。破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依赖,要将经济发展的目标从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和效益,将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将经济发展的重点从短期因素转变为长期因素,将经济发展的政策从调节需求转变为改善供给。要通过一系列机制设计破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路径依赖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2013年04期 No.269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武剑;林金忠;
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是近十余年来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理论进展。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缘起,以及对其经典代表理论:空间生产理论、空间集体消费理论、空间不平衡发展理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方法论进行了清晰梳理和系统归纳,并在此基础上与目前西方主流的新古典空间经济学进行比较辨析。最后,从空间集体消费冲突、空间生产同质化、空间产品分配两极分化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对中国具有的启示意义。
2013年04期 No.269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18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张骁;杨忠;徐彪;
本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181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考查了技术导向和市场导向这两种战略导向对组织绩效的内在作用机制,及其与环境的匹配性。结果表明技术导向、市场导向对组织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导向和市场导向会产生协同效应,正向影响组织绩效;在技术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技术导向和市场导向更能够促进组织绩效。
2013年04期 No.269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10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吕云超;崔开云;
非政府组织作为有别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一种制度安排方式,其在中国得以发展的原因可以通过制度变迁的视角加以考察。当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制度需求源于固有的制度安排不能释放出足够的空间以使社会中新的潜在收益得以实现。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政府或者社会中的某些群体和个人就产生了打破原有制度均衡,实现制度创新,以实现这些潜在收益。而法律秩序和政府态度以及社会文化观念、原有制度安排、以及国际社会因素的存在则构成了中国非政府组织制度供给的结构性条件。
2013年04期 No.269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武军;周佳丽;谢红园;殷甜甜;
当前国内在文化产业风险管理与保险方面不但实践滞后,理论研究几乎空白。基于此,本文在重新梳理、归纳文化产业主要子产业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各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性质,抽取共性风险特征,总结出文化产业急需保险业介入的6条风险路径,为我国保险业切入文化产业提供了方向。
2013年04期 No.269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秋琴;张水娟;孙文平;
建立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的"和谐劳动关系",其实质是广大普通劳动者合理"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建立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的核心,是建立起劳动关系双方的集体协商机制,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2013年04期 No.269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国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证券群体诉讼可以采用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但相关司法解释却否定了这一选择。实践表明,在证券群体诉讼中适用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已为我国证券市场法制所亟需。应当借鉴其它国家的证券集团诉讼制度,为我国证券群体诉讼中的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则。
2013年04期 No.269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董新凯;
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制属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一部分,这决定了反垄断法实施必须与"战略"的其他重点工作协调一致。"战略"具有产业政策的属性,反垄断法的实施与这种产业政策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化解要以保证"战略"核心任务的实现为导向;反垄断法实施机关可以通过对知识产权垄断协议、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和经营者集中的规制及豁免的适用为"战略"的推进创造有利的市场条件;"战略"的推进也会为反垄断法实施机构提供诸多帮助,并借此促进反垄断法的实施。
2013年04期 No.269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志民;孙洪武;周明月;
随着公权对知识产权干预的加强,知识产权公权属性与私权属性之争逐渐升温,知识产权制度利益平衡的基本法律观已成为共识。通过对独立第三方的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受访者对实施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共享具有较高的认知,93%受访者认同合理的知识产权共享,分别有97%、98%和99%的人认为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共享具有正当性、特殊必要性和重要意义,86%支持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共享体系的建设。我们认为,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共享存在较强的理性诉求,应加快制定有利共享实施的公共政策,构建高效的共享实施机制,建立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搭建共享信息平台,强化知识产权惠益意识和培育良好社会共享文化。
2013年04期 No.269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建国;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是指检察机关依法对人民法院民事执行裁定、决定、通知以及错误的民事执行行为或者违法的民事执行行为提出纠正的法律监督制度。随着《民事诉讼法》的再次全面修改和实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在《民事诉讼法》中得到明确规定,法院和检察院两个系统对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争议也落下帷幕。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无论是基于法学理论的阐释或是基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制度的实践都有其正当性基础。确立这一制度不仅是国家权力监督制约理论的应有之义,也是落实宪法关于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规定的具体化,是实现社会主体民事权益、维护司法公正进而确立司法权威的法治国家要求之所在。
2013年04期 No.269 142-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李勇;
普里什文的文学作品中表达的生态文学思想的核心是人对大自然应该有亲情般的关注。爱是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联系的纽带。普里什文的生态文学思想与浪漫主义在精神气质上是相似的。浪漫主义对自然的态度也是爱与崇敬相融合的,浪漫主义者不仅对外在的自然采取有机论的观点,在内在的精神世界,也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维持着自我内在世界的完整性。普里什文的生态文学思想中对爱的讴歌与浪漫主义者的爱的哲学也是一致的。但普里什文没有停留在重复浪漫主义的境地,他坚定地向大自然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把自己融入大自然,而不是利用自然的对象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浪漫主义是以人为中心的,普里什文的生态文学思想是以自然为中心的。
2013年04期 No.269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云雷;
中国的都市与乡村正在发生飞速的变化,"乡村"不是远离城市的遥远之处,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所在;也不是落后于城市数十年的保守之地,而是与城市共处于同一世界的空间,或者说,正是中国乡村构成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底座,在当今的世界体系与中国的社会结构中,中国乡村处于双重性的底层。我们的世界图景乃至我们自身也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我们能够深刻地把握我们这个时代,并在艺术上做出新的创造,必定能够创造出这个时代的经典。
2013年04期 No.269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何清;
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文学的整体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部文学也经历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新边塞诗"的自我命名、90年代的集体失语到进入新世纪的"借东风"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路径选择上有主动也有被动,有自我的追求也有他者的介入。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客观上对二者之间文学关系的构成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部更多的时候是以"受众"出现,即便是主动去"借东风",也可见出潜在的力有不逮的无奈。但西部文学的价值在当下的文学语境里已日益凸显,作为边缘的存在,它的文学精神及其所蕴涵的文化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反衬出了这个趋同时代的文学病象。
2013年04期 No.269 160-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玮;
1920年代,鲁迅对于"青年问题"的发言与以"新政治"为目的的文化追求密切相关。他批判对于"青年"体制化的召唤,拒绝"青年"参与自然序列、社会序列的成长,从而强化了"青年""新政治"的文化功能,淡化其代际内涵。这些言行都是为了塑造"青年"成为革新文化的社会学载体,给予"青年"成就"一种新的政治可能"的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助于重新审视鲁迅的文学创作与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变动之间的深层关系,并探究鲁迅在"青年"作为"文化符号"和"审美符号"的"建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013年04期 No.269 16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9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管兴平;
对应突破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困局和重写文学史的要求,"民国文学"的提法具有突破思维模式的革命意义,对于当前的都市文学研究也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新思路,提高了研究者的兴奋度和研究兴趣,可以使研究获得拓展,走向深入。
2013年04期 No.269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新国;
进入21世纪,中国大陆口述史实践在口述访谈对象上进一步呈现开放性与多元化;在研究方法上,进一步采用现代口述史的理论与方法。伴随着这股媒体、网络带来的口述史的热潮,"口述历史"的书刊发行或刊载成为时尚。当然,构建中国口述史学工程是一项艰巨、复杂、浩大的系统文化工程。从研究方法来说,它涉及多个学科;从内容上看,它包括多种领域;从类型来说,包括社会各个阶层和各种社会现象,无一不是口述历史的对象。针对口述史研究的现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一些建议。
2013年04期 No.269 18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束赟;
探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之创建,往往会追溯至邓初民的《政治科学大纲》一书。1929年,《政治科学大纲》由上海昆仑书店出版,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内核勾勒出了整个政治科学体系粗朴的大纲。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开创,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正如邓初民所言"任何科学都成为与实践不可分的‘契机’而和实践统一在某种方式上,政治科学尤然"。本文试图探究以邓初民著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产生之契机,并尝试借此回到当时的场景之中,分析成书的背景、时代对政治学的要求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在当时学术独立与经世致用争论中的多重角色。
2013年04期 No.269 195-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刘超;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近代史学科成长的初始阶段,清华因与哥大的特殊渊源而扮演了重要角色。蒋廷黻在中国首开原创性的近代史研究,并以近代史为抓手,率先推动新史学的体制化。在罗家伦、蒋廷黻等人推动下,清华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迅速崛起,该校亦成为中国近代史学界的策源地,并赢得了国际声誉。其高水准的学术研究孕育了一批力作;优质的人才培养为国内外学术机构输送了大批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其在公共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亦贡献卓著。邵循正、郭廷以及费正清等后起之秀,继承并发展了罗、蒋的学术传统,成为二十世纪后半叶全球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人物,对该学科的发展影响深远。
2013年04期 No.269 202-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17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衡芳珍;
在十年内战时期,国共两党由于所处政治地位及对中国国情认识不同,执行了不同的劳工政策,国民党倡导"劳资协调",共产党主张阶级斗争,此时两党的工厂法在适用范围、工作时间、童工女工保护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国民党《工厂法》体现自由雇佣原则,共产党《劳动法》强制性突出,两党工厂法都遭到了非议和批评,《工厂法》主要受到资方的批评,《劳动法》则遭到党内务实派的抵制和非议。此时的工厂法未能处理好移植和本土条件的结合。
2013年04期 No.269 21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爱华;
1930年代广西省府对全省政务实行全面统筹规划和监督,下级政府的施政被严格限定在省府规定的范围之内,省府对下级政府的政绩以量化的方式进行考核。这些施政特征表明30年代的广西实行的是典型的"计划政治",县级和乡镇村街政府仅是政务的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并对上级政府负责,而不是对民众负责。目前学界关于这时期的研究成果中尚乏对县政考核和基层干部管理这一问题的深入全面探讨。
2013年04期 No.269 218-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长斌;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成中国产生了民主革命所必需的现代经济。中国现代经济因素的成长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封建军阀制度间的严重对立;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和意识的觉醒,塑造了民主革命的阶级主体。建立在现代经济基础上的现代生产关系和现代意识影响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城市市民在内的所有人群,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不再是资产阶级独立的运动,而是演变成为工人、农民、市民多阶层参加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现代民族国家为取向的共同政治运动。现代经济因素的增长,也催生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和革命意识。
2013年04期 No.269 226-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顾建娣;
太平天国平定后,清政府试图从湘淮集团手中收回两江地区。同治四年九月,清政府欲调李鸿章外出作战,以吴棠替署江督。旨令曾国藩、李鸿章和吴棠三人函商。曾国藩和李鸿章并不与吴棠商量就径直复奏,表示李鸿章无法调离。措辞巧妙,无法辩驳。吴棠无法署理,最后也被调离江北。湘淮集团把持两江总督职位四十多年。两江总督职位之争是满清政府和汉族官僚、中央和地方之间争夺地方事权的一个缩影。
2013年04期 No.269 23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晖;范金民;
治水在林则徐一生的政绩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道光十四年疏浚刘河、白茆河更是他在江苏巡抚任上的一件大事。与前人相比,林则徐治水在经费的筹措、方案的选择等方面都颇费周折。工程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只是由于投入的规模有限和天时等原因,收效不可能长久。
2013年04期 No.269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