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锺陵;在海德格尔看来,艺术作品具有并且需要区分三个层次:物、器具与艺术作品,这三个层次是统一的;而"建立一个世界和制造大地",乃是作品之作品存在的两个基本特征。作品开启一个世界并持守之,即是建立一个世界。作品把自身置回到物的质性中,回归到许多涌现出来的东西中,这就是制造了大地。而自行遮蔽着的存在之澄亮所形成的光亮,就是美。海德格尔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诗,诗的本质是命名,而命名则是原语言,亦即人类此在的根基与民族历史的孕育基础的本源性语言。究其实,海德格尔这是以哲学论证的方式谈论一个发生学的问题,从而将艺术对于人类和民族的意义,提到了最具根本性的高度上,或曰阐述到了最具根基意义的深度上。海德格尔所谓诗意地栖居,即是在天、地、神、人的四重整体中逗留着的人,以这一整体的贯通敞开成其自身的本质,而人性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这就叫作诗,作诗因而成为原初性的筑造。在其80岁所写《艺术与空间》一文中,世界更是成为一种"自由之境",这一自由之境是辽阔的,它让一切物涌现、持留,让人栖居,人在物中间,不是物因此在而得到揭示亦即呈现,论者们所指责的《存在与时间》中那个因处于中心位置、过于突出的此在,被消解了。这样,海德格尔的艺术论,便与其嬗变后的存在论相统一了。对于海德格尔思想发展的此种脉络,"海"学界至今仍昧而未明。中国园林与陶渊明的生活方式所体现的中国智慧,更具有一种天人相亲的内容,也具有更多的艺术成分。中国艺术所构建的乃是天人相亲、自然与文化相融,虚中有实、实中求虚、即体即用、体用一如的世界。这才是人诗意地栖居的现实的而非仅是哲学思考的形态。
2017年02期 No.291 18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下载次数:8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6 ] 傅承洲;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写了贾宝玉从10岁到19岁一共九年间的故事,这个年龄段正值青春期,宝玉的叛逆性格与其青春期有着直接的关系。宝玉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与家长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彻底否定读书做官的传统道路。宝玉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感觉生活毫无意义,流露出厌世的情绪,在经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击之后,最终离家出走。贾宝玉的青春期叛逆比常人严重,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有关,包括贾政简单粗暴的管教,贾母的极端溺爱,大观园的独特条件。作者写《红楼梦》既是对自己早年"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的深切忏悔,也是对读者的忠告与规劝。
2017年02期 No.291 198-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