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

   

期刊名称:江苏社会科学

创刊时间: 1990年7月

主管主办单位:

 江苏省社科联

出版单位: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

副主(主持工作): 吴 玲

刊  期: 双月刊

CN:32-1312/C

ISSN:1003-8671

♦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

♦首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国家百强报刊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江苏省十强社科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访问量:473924
日访问量:14

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 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价值取向

    刘德海;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顺应了全球发展的新趋势和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生态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绿色发展的全球趋势出发,阐述了绿色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理论价值和逻辑关系,提出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方法路径。

    2017年03期 No.29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6K]
    [下载次数:2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8 ] |[阅读次数:0 ]
  • 浅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理论特征

    苗成斌;

    毛泽东思想形成于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整个过程,邓小平理论形成并贯穿于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中国改革发展进入民族复兴关键阶段产生的全新理论,展现出全面的系统性与联动的协调性相结合、科学的继承性与时代的创新性相传承、战略的前瞻性与实践的导向性相融合、民族的内生性与世界的开放性相衔接、立场的人民性与发展的目的性相统一,高度概括出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发展动力与政府治理、制度建设与党的建设、中国现代化与中国道路、"总布局"与"总方略"相统一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2017年03期 No.292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6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恩格斯的创新思维方法论

    耿步健;

    重视思维方式与方法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本品格。该文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初步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创新思维的本质、基本规律及主要方法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创新思维本质是服从、服务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创新思维基本规律是思维和实践的辩证互动互推规律;主要创新思维方法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批判与建构相衔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抽象与具体相辉映、科学与价值相一致。系统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创新思维方法论,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更好地推进"四个全面"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7年03期 No.292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9K]
    [下载次数:6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德国哲学研究

  • 论海德格尔“德国古典哲学阐释”的开端

    张柯;

    海德格尔的教授资格论文《邓斯·司各脱的范畴学说与意谓理论》是其持续一生的"德国古典哲学阐释"的正式开端。在这部论文中,海德格尔以洛采"有效性"问题为主导思路,力求把经院哲学带到黑格尔哲学的"近处",最终得以把传统的"范畴问题"和"意谓理论"转化为"存在之区分"与"存在之关联"这两个问题向度,由此不仅达成了其"黑格尔阐释"的开端,更因这两个问题向度的关键性而为他整个的"德国古典哲学阐释"奠定了开端根据。

    2017年03期 No.292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1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此在乃自我的根据——海德格尔对费希特自我与设定的存在论解读

    唐树生;张荣;

    海德格尔从此在出发对费希特的自我概念进行了一种存在论阐释,颠覆了近代主体性哲学的传统。在他看来,费希特的自我与此在有着某种亲缘性,而作为本源行动的设定显示了其与存在的内在关联。绝对自我预设了有限性的存在,非我则作为自我展开的视域构成了此在超越的可能性,而绝对自我的实现正是建基于此在的这种超越的"能在"之上。从此在出发的存在论解读使人与存在的关联重新得以显现,而此在与自我的主体性争辩让主体性在其根据处与存在相关联,正是在对存在的理解中主体性获得其根据。

    2017年03期 No.292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时空观念性论题对康德批判哲学的意义

    王咏诗;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对时空的形而上学阐明包含先天性论证和直观论证两部分。其中直观论证的有效性遭到学界不断质疑。不同学者对"先验感性论"中时空的先天性必须依赖其主观性才能成立的结论历来褒贬不一。本文主要辨析康德这种将时空的先天性和主观性进行联结的具体步骤,审查其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取消时空观念性设定对康德哲学体系的可能效应。

    2017年03期 No.292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民生问题研究

  • 照料劳动与性别化的劳动政体

    佟新;

    本文将照料劳动拉回到经济与社会分析的框架,新中国建立后实践了将生产与生活相统一的照料劳动的单位体制和将生活与生活相分离的照料劳动的市场体制。市场体制下的性别化的劳动政体是将生产劳动和照料劳动人为分离,将照料劳动分配给女性,微观的照料劳动的女性化构成了宏观的国家经济增长,它以照料责任的家庭化为基础。由此,照料劳动的家庭策略呈现了女性化和市场化特征。为了社会和谐发展,国家应建立关怀经济学的发展战略,建立两性伙伴关系式的照料责任共担,以此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2017年03期 No.292 4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下载次数:2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公众能容忍的职业间收入差距有多大?

    刘欣;田芊;

    本文据2008年上海家庭生活调查资料,通过对不同职业的实际收入、从业者所期望的公平收入、公众所估计的实际收入和所认可的公平收入的比较分析,呈现了公众对职业间收入差距的容忍度,揭示了职业公平收入的合法性基础。研究表明,收入不公平感是不同职业的从业者所共有的感受,它除了与客观收入差距有关外,还与公众对不同职业实际收入的认知偏差有关。公众所能容忍的最低职业收入与最高职业收入的比大约为1:10到1:13之间,大体上反映了城市职业间公平收入的最大差距。以人力资本、专业技术为基础的职业,其从业者获得更高收入的期望具有合法性;而以公共权力和经济资产为基础的职业,其从业者获得更高收入的期望,则缺乏社会共识的支持。

    2017年03期 No.292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掌上社区:在线社会治理的可能及其可为——以南京栖霞区为例

    闵学勤;贺海蓉;

    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技术开始嵌入兼有地域性及情感性的基层社区,南京栖霞区率先创建依托微信群实现在线治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掌上社区"。从26个社区试点到118个社区的全面推广,栖霞"掌上社区"的多方主体均历经超乎想象的体验,并在短时间内呈现出治理结构的突变。从线下治理为主线上治理为辅,到线上、线下治理的融合,"掌上社区"提供了一条可能路径。如果基层政府跟上在线社会治理的创新步伐,并提升其在线治理的六大能力,类似"掌上社区"这样的在线社会治理模式将覆盖更多的地域和群体,并影响中国社会治理的整体创新进程。

    2017年03期 No.292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下载次数:10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互联网使用会影响公众对医生的信任吗?——基于数据CSS2013的实证分析

    朱博文;罗教讲;

    我们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与互联网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问题,其中要回答的问题之一是:互联网对人的影响作用有多大,以及这种作用是如何发生的?本文选取一个特别的角度,即互联网与医患信任的关系来探讨这个问题。本文运用全国调查数据(CSS2013),实证性地分析互联网的使用状况是否对医生的信任程度发生影响作用,以及其影响是如何发生的等问题。研究发现:网民对医生的信任度显著低于非网民,互联网使用在医护态度满意度对医生信任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媒体抑郁论"得到部分验证。影响网民与非网民医生信任的因素存在差异,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医院级别、医护人员态度对网民的医生信任无显著影响,互联网信息成为网民感知医生信任的重要依据。

    2017年03期 No.292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下载次数:1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中国经济研究

  • 转型国家转型损失原因分析

    杨晓;张玉玲;

    本文以世界范围内的转型国家在20多年过程中所出现的转型损失为切入点,运用转型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探讨了转型国家的转型损失的成因。结果表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典型事实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对于转型国家来说,除了转型过程中政策本身的失误之外,其主因在于制度方面的缺陷,具体表现为市场制度的不完善,政府规制能力下降以及社会资本存量严重缺乏。

    2017年03期 No.292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资本账户开放度与对外直接投资水平——中国-东盟资本账户双向开放效应检验

    李建军;李俊成;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采用或编制了系列指标对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进行了测度,在使用2003-2013年中国-东盟十国面板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性分析、随机效应模型回归、工具变量法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与对外直接投资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资本账户流入的开放程度并不是对外直接投资变动的原因,而资本账户流出的开放程度却能显著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水平。

    2017年03期 No.292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分析——基于医药行业的实证研究

    陆伟;吴晓明;

    本文针对研发特性强的医药行业进行此方面的验证,利用中国上市医药企业的数据,将股权集中度和董事会规模作为公司治理结构要素,构建PVAR模型分析其联合作用与R&D强度、新药审批数量和企业价值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国医药行业中,股权集中度低、董事会规模小的上市医药企业在新药技术创新的两阶段过程中表现最优。

    2017年03期 No.292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下载次数:10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困境及就业率提升的路径探索

    吴婧;

    城市化进程中不少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不但关系到农民的长远生活保障,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通过对安徽天长市79户、近300名失地农民的调查,介绍了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同时从失地农民的就业情况,分析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建立多层次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等路径来提升失地农民的再就业率。

    2017年03期 No.292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下载次数:9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村-社”自治背景下农村股份合作社股权结构优化

    李德勋;吴素雄;王姝文;

    "村-社"自治是村社治理-自治的平衡模式,在"村-社"自治背景下推动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促进经济效率兼顾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是"村-社"自治背景下农村股份合作社的基本要求。本文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沿海先进地区的农村股份合作社的股权结构问题,主要从股权占比,股权的差异化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2017年03期 No.292 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政治学与行政学研究

  • 效率机制还是合法性机制:发达国家聘任制公务员改革的比较分析——兼论中国聘任制公务员范围的选择

    魏姝;

    中国公务员聘任制改革试点中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是聘任制公务员的实施范围问题。各主要发达国家聘任制公务员的范围和规模也差异很大。运用组织行为学中两个相互竞争的理论流派——理性选择理论和制度学派,通过对各发达国家政府规模、政治价值观等变量与其聘任制公务员范围大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国在选择确定其聘任制公务员范围时更多地体现出了制度学派所主张的合法性机制而不是理性选择学派所主张的效率机制,即一个国家的主流政治价值观如果更多地体现出"亲市场"而不是"亲政府"的特点,那么其采用大范围型聘任制公务员的可能性越大。循着这种逻辑,中国的聘任制改革无疑应当选择小范围型的聘任制公务员作为目标。

    2017年03期 No.292 11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下载次数:1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乡镇政府绩效考核控制、博弈中的异化及改革路径

    秦晓蕾;

    县市级政府通过量化考核、绩效排名与择优提拔这种政治锦标赛式的激励范式与政治生态控制着乡镇政府。县市级政府对乡镇政府的控制权主要表现为考核的目标设置权、绩效排名、评优相对应的政治激励权,乡镇政府应对绩效考核主要表现为四种博弈方式,分别是强控制高压力下维稳类指标的严格执行模式、强控制高压力下经济生态类指标的共谋模式、弱控制低压力下精神文明建设类指标的常规执行模式、弱控制低压力下创新类指标的灵活执行模式。通过两案例比较研究发现,强控制高压力下严格执行与共谋执行模式存在暗箱操作、非常规性侵害民众利益的行为。文章进一步揭示了乡镇政府绩效考核控制与博弈虽然让乡镇政府与上级政府在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的评奖评优、政治晋升的政治交易中实现了基层政权稳定,但是功利性的目标导向却给乡镇政府与县市级政府进行变通、共谋提供了空间,导致了乡镇政府绩效考核制度的价值偏离分配正义,更深层次上导致了政府与民众民主话语平台的断裂,由此提出治理现代化需求下乡镇政府绩效考核变革路径。

    2017年03期 No.292 125-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下载次数:1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唐宋除、免、当官员告身之处置——试释“《天圣令》读书班”对一条《狱官令》之疑问

    钱大群;

    介绍与评述唐宋罪官除、免、当过程中涉于告身处置的基本制度与阅读此《令》文的背景知识:阶品与告身;罪官告身的交验与追毁;罪官告身性质上的分类处置;除、免、当官员撤免与复叙的核心制度;告身文案与注毁告身之管理;除、免、当过程中的用赎问题等。

    2017年03期 No.292 134-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8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汉代司法程序中的先请与上请辨析

    赵晓磊;侯欣一;

    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将汉代的先请或上请视为特殊犯罪主体的优遇制度,这种研究对象定位的偏差对先请与上请实质的认识产生了较大障碍。先请与上请事实上均为皇帝权断层面的案件适用的司法程序,是实现皇帝参与和控制司法的重要途径,两者在适用的犯罪主体、案件处理的司法阶段、向皇帝请示的内容和司法功能上均有根本性的区别。先请适用于官僚贵族犯罪案件,是劾罪官员向皇帝奏请治罪的程序,使皇帝对特殊身份主体犯罪案件拥有了司法管辖权;而上请适用于各种特殊案件,是司法审理机构就拟定判决向皇帝请示的程序,使皇帝对特殊案件拥有最终裁决权。

    2017年03期 No.292 14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8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法治化:代际、困境与选择

    罗伦;

    法治不仅仅是概念,更是通过规范体系和法律规制不断的完善而加以实现的过程;法治化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而是表现出代际发展的特点。然而,法治在推进过程中积累的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以至于其最终表现为这样的悖论:法律规制要么产生限制自由的后果,要么导致法律规制作用失灵。隐藏在这一困境背后的逻辑是,在法律规制介入过程中发生的,法律系统与其他社会生活系统之间的结构耦合现象。有鉴于此,我们就需要在准确理解和把握法治化之困境的基础上,谨慎地沿着已经选择的道路前进。

    2017年03期 No.292 151-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中外文学研究

  • 论赵氏家族的政治危殆与《花间集》编纂的政治动机

    李博昊;

    《花间集》是中国第一部文人曲子词集,其编纂虽是为在酒宴樽前聊佐清欢,但后蜀严酷的军政态势、编者赵崇祚困窘的家族处境,才是促成此书问世的深层动因。赵氏家族编纂《花间集》乃是为向蜀主孟昶传达醉心乐舞、忠心为臣之意。赵家几经动荡后平顺的政治结局则表明此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消除家族政治危机的作用。

    2017年03期 No.292 160-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2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明晚期日常生活中的好酒风俗——基于同期小说《金瓶梅词话》的考察

    黄一斓;

    在明晚期,随着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普遍喜好饮酒,且饮酒成风。明晚期小说《金瓶梅词话》对此类好酒的风俗多有描写。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我们发现,明晚期好酒之风反映出当时日常饮食生活已由明初的节俭朴素转向丰盛奢侈。当时的有识之士对于日益铺张奢侈的饮食风尚甚为忧虑,虽极力倡导节约,但收效甚微。

    2017年03期 No.292 168-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8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美国的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研究述评

    姚苏平;

    美国的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研究兴于上世纪70年代,历经了学科体系与学术立场的转变,研究者身份认同的变化,并带来了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式的迁移。其研究重点是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全方位、多角度的梳理;对中国题材作品的民族文化比较研究;对儿童文学接受主体的关注;以及中美学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多元化。本文以分析和批判的态度理性对待美国的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在互为参照的视域下,尝试扩容、深化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2017年03期 No.292 175-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国际视野与中国经典

  • 《诗经》阐释的盲点与洞见——兼论其对中国诗学理论的贡献

    顾明栋;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活水,其卷帙浩繁的阐释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蔚为壮观的洪流。从现代诠释学的视角审视《诗经》诠释传统不同流派的诗经学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了解这部诗集为何是中国文学的源泉,其琳琅满目的解读为何如此多样甚至互不兼容,也有助于我们找到建构合乎现代诗学的理论创见。使用后结构主义的诗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诗经》的评点注疏、理解阅读和治学方法,可以看出阐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来自其诠释的开放性,而开放性得益于《诗经》诠释中的盲点和洞见,这些盲点和洞见构成了诗经诠释学的支柱。因此,应该致力于从多元的当代视角重新审视《诗经》诠释传统,既要找出其盲点,又要发掘其洞见,不仅要为阅读诗集的诗篇提供新的路径,更要关注其对中国诗学理论所作的贡献,为古代诗学的现代化提供启示。

    2017年03期 No.292 184-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1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上古时代的意识形态和权力知识——《尚书》研究现代化转型的初步尝试

    陈丹丹;

    《尚书》是中华民族的原典,历代对《尚书》开展的语言学研究源远流长,但此类研究由于更多关注文本的词汇、语法、语音和修辞等内部语言关系,较难超越传统小学已有的成果。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人文社科研究发生了语言学转向,后结构主义的语言学和话语理论为《尚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一些《尚书》研究大家也呼吁《尚书》研究的现代化。从功能语言学的社会交际理论和福柯的话语理论审视《尚书》的语篇,可以看出,《尚书》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根据不同的人物关系,为了不同的交际目的和社会功能,通过设置不同的文体和利用词汇语法资源,使知识符合一定的认识型(episteme)和政治意识形态,从而达到政治规范和道德范导的目的,并构建符合个体身份的主体性。这些文本现象正合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理论和后结构主义的话语构型理论,更与当代"霸权理论"(hegemony)和权力知识(power-knowledge)的意识形态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对此作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将《尚书》研究的小学传统与当代理论和治学方法相结合,开辟《尚书》研究传统的现代化可行之路,并能充分认识《尚书》为何是中国历代文献和政治理论的源头要籍,使这一绵延两千多年的古典学术焕发出全新的勃勃生机。

    2017年03期 No.292 195-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1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道德经》:从语内接受到语际翻译的经典之合

    杨艳;

    中国文化典籍的对外译介与传播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道德经》是中国哲学与文学的经典之作,对于《道德经》的翻译与研究也已跨越几千年的历史。本文以《<道德经>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接受与翻译》为主要个案,试图从研究范围、理论视角、研究方法和实践价值等层面出发,对《道德经》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创新价值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发现,《道德经》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语内接受与语际翻译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呈现出研究范围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方法多向度、具有多重实践价值的新态势,凸显出独特的学术价值,大大拓展了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研究的空间。

    2017年03期 No.292 207-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3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传媒与艺术

  • 新生态环境下电视媒体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与价值链重构

    王亚民;

    长久以来,收视率成为电视媒体用来衡量自身市场影响力,并以此作为盈利手段的一个重要指标。但这种结论性和滞后的指标很难为电视媒体前瞻到下一步即将发生的指标变化。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政策的变化,让电视媒体必须适应新的竞争生态环境,重新寻找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当前电视媒体赢得竞争的指标,需要从供应能力、创新能力、资源掌控力以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重新寻找路径。电视媒体的价值链也必须依据这种评价指标重新构建,以适应新的竞争生态关系。

    2017年03期 No.292 214-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中外历史研究

  • 西方文化史上的一场话语之争——基于概念史视角的“区隔-歧视-排斥”模式分析

    张凤阳;于京东;罗宇维;

    像古代中国的"华夷之辩"一样,古罗马也以"gens"对"natio"的方式表达了"内-外"、"高-下"的二元区隔。在《圣经》武加大拉丁文本中,作为罗马帝国征服对象的以色列人,用实质上是大写的"natio"指代,以示上帝从万民中间的特别拣选;而本是古罗马高贵世系的"gentes",则因非基督的偶像崇拜而被贬为"异教徒"。但基督教在解构古罗马价值系统的同时,又发展出了一套新的"区隔-歧视-排斥"模式,十字军东征即为典型。从西方文明进程的大历史尺度来看,高贵的"gens"渐次失落与边缘化的"natio"慢慢向中心位移,适成鲜明比照,仿佛是在一个微小的聚焦点上折射了一场历时逾千年的话语竞争或话语战争。联系实然层面的政治社会文化变迁来分析这场话语战争的经典修辞手法,或能为理解当今世界的话语权争夺策略提供有益的启示。

    2017年03期 No.292 220-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6K]
    [下载次数:10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官僚制理论审视下的民国工业灾害调查统计

    周石峰;

    国家创建是诠释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范式。南京十年时期,工业灾害调查统计工作受到政、学两界重视。理性国家与价值中立,是近代学人社会调查统计思想的核心维度。南京政府实业部主导的工业灾害统计,具有形式理性的法律依据,既有灾害防治的初衷,又暗含国家权力下渗的本旨。统计工作的科层化、数目字化和表格化特征,与当时社会理论的思致互为表里。调查统计虽非乏善可陈,但其绩效受到层级制度设计失当、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以及社会反应乏力等历史瓶颈的约束。工业灾害调查统计,表征着南京时期国家政权建设的努力,亦彰显出威权主义模式的限度。

    2017年03期 No.292 23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清代参加童试考生所用费用研究

    王立刚;

    清代参加童试的考生在考试期间需要支付交通、食宿、担保、报名等费用。在一般的考生中,这笔费用需要近十两银子,多者则可以达到数十两。一些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陋规,也属于考生的负担。对于考中生员的考生来说,在其考中之后所要支付的费用则远高于考试过程本身的费用。

    2017年03期 No.292 241-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论明代南京乡试对南京旅店、娱乐、图书业的影响

    刘明鑫;

    明代南京乡试总应试人数至少应为112328余人,平均每科应试人数至少应为3209余人,再加应试者所雇随从,每科南京乡试带来的流动人口自然十分庞大。这些人口以三年为循环周期,不断为南京旅店、娱乐、图书业带去大量消费和商机,对明代南京经济的发展、兴盛与繁荣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这又反过来为士子的备考和乡试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彼此互动中,得以不断发展。

    2017年03期 No.292 251-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江苏发展

  • 新发展理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拓展——以江苏践行新发展理念为例

    李万春;袁久红;

    新发展理念围绕"应如何发展"这一根本问题,深化了对中国道路内涵的科学认识,突出彰显了中国道路的根本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中国道路的前进方向,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拓展。江苏要以拓展"中国道路"的新发展理念为战略指引,深入拓宽发展思路,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构筑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与共享发展上的新优势,并在制度创新、特色新型城镇化、文化共享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上积极为"全国发展探路"。

    2017年03期 No.292 259-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机制与路径——以江苏物联网产业为例

    张志华;赵波;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和发展方向,物联网是驱动江苏创新发展、加快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支点。物联网通过促进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转型,以及区域产业优化布局等四个方面对江苏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作用。应充分发挥物联网产业的创新与融合功能,通过聚焦物联网核心产业连,以及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扩张产业链的方式,大力发展物联网核心产业,支撑产业和关联产业,推进物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促进江苏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2017年03期 No.292 266-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下载次数:8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江苏社会科学》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学术期刊,入选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社科百强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设置重大理论问题、社会转型与民生、经济热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外法学、中国政治、文学与审美、传媒与艺术、近现代历史、江苏发展等专栏,注重学术性、

    2017年03期 No.29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志红作品

    周志红;

    <正>~~

    2017年03期 No.292 273-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