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

   

期刊名称:江苏社会科学

创刊时间: 1990年7月

主管主办单位:

 江苏省社科联

出版单位: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

副主(主持工作): 吴 玲

刊  期: 双月刊

CN:32-1312/C

ISSN:1003-8671

♦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

♦首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国家百强报刊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江苏省十强社科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访问量:473924
日访问量:14

哲学研究

  • 广松涉哲学构境的思想史前提——《事的世界观的前哨》解读

    张一兵;

    事的世界观构成了广松涉哲学的重要理论内核。在事的世界观的理论建构中,康德、马赫、胡塞尔、海德格尔构成了重要的思想史前提。面对作为对象的事,康德将其判定为主体先验认知构架中的关系性事件,马赫认为是不同感觉要素复合起来的一元关系建构体,胡塞尔则指认是面向主体意识的意向性存在,青年广松涉在这些思想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作为意识对象的事,不过是显相的所与和意义的所识二肢建构物,也就是广松涉交互主体性世界中的四肢结构说。而已自觉试图超越近代哲学主客二分的海德格尔,指出进入意识的对象本身就内在居有着此在用在性,是面向我们、为我所用的关系性存在。对此,广松涉认同的是,海德格尔最先将现实世界中与物打交道的操劳性、与他人打交道的关涉性引入讨论,这是广松涉的事的世界观理论的构成要素。最后,广松涉批判性指认,海德格尔虽然是现代哲学关系本体论的奠基者,但他基于用在性的存在论的问题在于,他无法透视资本主义在商品交换的客观抽象中生成的物象化颠倒现实。青年广松涉正是在批判性继承康德、马赫、胡塞尔、海德格尔的思想基础上,与当代自然科学方法进行了内在链接,初步形成了交互主体性世界中的四肢结构说,成为其"事的世界观"的哲学构境的基础。

    2017年06期 No.295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1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30 ]
  • 《资本论》中价值量范畴质的规定及其权力批判意涵

    张杰;唐正东;

    价值量范畴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占据了重要的理论地位,而目前国内外学界对其的解读,多停留于其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价值问题在量性方面的表达,只认识到价值量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生产上的耗费通过劳动持续时间来计量以及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然而,对价值量所蕴含的深厚内涵的揭示,不仅需要厘清为什么它能够成为资本社会价值财富的计量方式,还需要明确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量本身是反作用于生产过程而形成的一种必然的强制性规范和所属资本权力统治的一种方式。

    2017年06期 No.295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4 ]
  • 从“吾-我”关系看《齐物论》的伦理境界

    胡芮;

    《齐物论》展现了庄子对整全性伦理价值的关注,这一思想旨趣集中体现在对"吾-我"关系的考察之上。以"吾丧我"为背景,"吾"与"我"的考察既涉及语言形式与意涵的关系,也指向个别与整体的伦理关系。吾我之辨是通过对小我的破除回归"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其道德哲学意涵是在扬弃个体性"我"的前提下,追求精神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崇高。基于以上理路,庄子提出在破除仁义道德之后以"齐物"为手段建立一个超伦理世界,实现真实的自由。

    2017年06期 No.295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5K]
    [下载次数: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0 ]

经济学研究

  • 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存在的合理性:基于农户视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刘丹;焦钰;张兵;

    本文对"小农命题"与中国农户的特殊性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剖析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形成的根源。进一步,结合理论分析并利用江苏省1202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在平均处理效应模型的框架下使用偏差修正的模型估计了农村二元金融结构下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分别对农户收入水平增长的贡献程度。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结果均可判断,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存在有助于提高农户收入水平,进一步间接证实了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017年06期 No.295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3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5 ]
  • 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效率差异及空间演化特征研究

    肖滢;邓宏兵;

    本文以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再结合ESDA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创新效率的空间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城市创新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且均在周期性波动中缓慢上升,而创新效率低下主要是受技术效率影响。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效率在空间上表现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集聚趋势呈倒"V"字型;集聚模式显示"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而集聚程度随时间逐渐减弱;创新效率的热点分布则呈"核心-外围-边缘"梯度结构演化。

    2017年06期 No.295 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9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2 ]
  • 中国粮油加工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

    吴闻潭;钱煜昊;曹宝明;

    本文利用2011-2015年中国粮油加工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方法测算中国粮油加工业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影响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改善中国粮油加工企业技术效率的政策建议。

    2017年06期 No.295 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1 ]
  • 政治风险与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

    陈思;马野青;

    基于2006-2012年中国企业对非洲20个国家OFDI的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非洲各国政治风险和中国企业对非洲OFDI的投资流量、投资个案数、投资行业结构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治风险指数变量对我国企业OFDI流量、商贸服务和生产销售类行业个案数不具有显著影响,对投资个案数、技术研发和能源资源类行业个案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从投资动机来看,对于投资个案数和投资行业构成个案数,中国企业表现出明显的资源寻求和效率寻求动机,但市场寻求动机只对投资流量具有显著影响。

    2017年06期 No.295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8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87 ]

社会学研究

  • 市场转型背景下居民社会比较的参照范围研究

    卢楠;王毅杰;

    当前我国社会存在人们主观意识同他的客观位置相分离的现象,社会比较理论成为解释这一现象的重要视角。探寻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剧烈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进行社会比较的参照范围正在发生变化。本文基于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在区分了"局部参照"和"总体参照"后,选择合适的题项对其进行操作化,通过比较不同参照系模型的拟合度来判断人们对参照系的选择。研究发现,总体上,人们进行社会比较最重要的仍是"局部参照";分世代来看,60后和70后倾向于"局部参照",80后和90后人群倾向于"总体参照";这种参照系的世代差异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比较的参照系由"局部"到"总体"的变化趋势,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市场转型进程中的社会生活环境对不同世代的影响。

    2017年06期 No.295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7 ]
  • 组织的合法性、正规化与社会资本拓展——文化服务NGO的“环境嵌入式”发展策略研究

    颜玉凡;

    文化服务组织在社会结构制约下常会灵活调整行动策略与其它行动主体互动,以主动适应环境。本文通过深描文化服务组织与政府、社区基层、新闻媒体、高校、居民等行动主体之间的互动图景,揭示这些组织在日常运作中为获取身份合法性、实现组织正规化和拓展社会资本而采取的"环境嵌入式"发展策略,从而刻画出它们在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宏观场域中为谋取发展资源而多路并进的行动轨迹。

    2017年06期 No.295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7K]
    [下载次数:9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03 ]
  • 低龄老人后职业发展论纲

    陈秋苹;

    低龄老人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其职后生活千姿百态。从国家人力资源和职后低龄老人自身条件和需要出发,建构适切的社会支持体系,既是实践的需要,也有理论的价值。论纲从已有研究出发,思考研究方法,建设理论体系,唤起研究热情。

    2017年06期 No.295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7K]
    [下载次数:10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20 ]
  • 移动媒体使用对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影响研究

    巢乃鹏;秦佳琪;吴颖文;葛蓝;

    本文利用"2016年江苏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调查中苏州、连云港、扬州三市的问卷数据,结合被访者移动媒体素养的调查数据,探究移动媒体的接入和使用对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等因素在移动媒体接入、使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是否使用移动媒体对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对人文社会科学态度以及运用能力均产生显著影响。在控制人口因素的影响后,移动媒体信息获取功能的熟悉程度对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三个方面均有显著影响,而使用移动媒体获取信息的频率只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影响显著,移动媒体使用时间对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三个层面均无显著影响。

    2017年06期 No.295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下载次数:1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8 ]

法学研究

  • 集会类行政许可案件的宪法检视

    赵娟;

    集会、游行、示威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但在当下的行政诉讼实践中,集会类行政许可案件呈现出"不许可-不受理"的状态,其结果使得公民行使这类权利成为不可能。从宪法角度看,行政机关,特别是人民法院的行为模式的合法性不无疑问。在现行法律规范的框架下,人民法院的宪法自觉应成为权利保护的关键,而《宪法》和《立法法》规定的相关制度如何发挥保护基本权利的应有作用,也值得期待。

    2017年06期 No.295 8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2 ]
  • 论省级人大常委会对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批准制度中的审查范围和标准问题

    庞凌;

    2015年修改后的《立法法》第72条赋予了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并规定省级人大常委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予以批准。但在地方立法实践中,对于批准制度中的审查范围和具体标准等,人们的认识并不统一,规定也不一致。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重设区的市地方立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出发,省级人大常委会在批准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应只进行合法性审查,并侧重审查其是否与上位法相抵触,省级人大常委会不能任意扩大审查范围、提高审查标准,过度干预设区的市自主立法。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与上位法不抵触,但与本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章相抵触的,省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在予以批准的同时要求其进行修改。

    2017年06期 No.295 98-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下载次数:1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119 ]
  •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困境与对策

    顾爱平;

    地方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是现代法治的重要内容构成。我国目前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广度和深度还很有限,公众的弱势参与与立法机关的强势主导叠加,导致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水平和现状难以适应现代立法的根本要求。为了从源头上保护公众权益,弥补立法机关的立法能力不足,需要扩大公众有效参与地方立法,实现立法精英化与大众化的结合,促进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理性互动。

    2017年06期 No.295 10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下载次数:1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131 ]
  • 社工介入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问题探析

    赵靓;

    未成年犯罪人在个性、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特征以及行为模式方面均有不同于成年犯罪人的特点,社工介入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制度恰好满足了未成年人犯罪矫正的特殊需要。由于立法上的缺位和制度设计的问题,迫切需要从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设立社工介入专项服务项目、培育专业化的社工队伍、加强保障等方面,构建我国社工介入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制度,充分发挥社工介入的独特功能及应有作用。

    2017年06期 No.295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2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68 ]
  • 新闻媒体腐败现象之法律分析

    吴姗姗;

    本文针对中国新闻传媒长期存在的包括敲诈勒索、收受贿赂等诸多的腐败现象,从中国现行法律法规着手,分析腐败现象与相关法律条款失语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性,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司法界定与认定中的争议,提出解决相关问题可能的基本路径,呼吁《新闻法》的尽早制定。

    2017年06期 No.295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7 ]

政治学与行政学研究

  • 人权、共和与革命:潘恩思想与现代政治的调性

    任剑涛;

    在18世纪政治思想史的重要人物中,潘恩是显得最孤寂的一个。他的历史价值需要在扫拂历史尘垢的前提条件下严肃重估。对一个倡导现代价值的思想家与布道者,一个推崇以人权建构现代政体的政治人物,一个屏退宗教、颂扬理性的世俗主义倡导者,一个身体力行的现代政治行动人物,过往那种以激进主义者的标签贴完了事的做法,非常轻率。在一个重建民主信念与重述民主权威的混乱时代,人们需要重温潘恩那些启人心智的教诲,重归现代常识,重申人权理念,重塑理性精神,以应对一个价值与制度选择紊乱时势中的心灵与政治秩序需要。

    2017年06期 No.295 12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下载次数:1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8 ]
  • 环境维权的二元形态差异:生活的政治与对话的政治——基于癌症村和厦门PX项目的案例

    沈承诚;

    基于两个癌症村与厦门PX项目的样本数据,揭示出环境维权存在明显的二元形态差异,前者表现为生活的政治形态,后者表现对话的政治形态。生活的政治将政治权利当成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价值理性淡薄,行动边界外溢,行动策略较为极端,互动协商效果较差;对话的政治虽也基于自身利益视角,但已关注到政治权利本身的价值,局中人理性控制了行动的边界和方式,取得较好的互动协商结果。生态政治在中国已经兴起,但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和环境维权的形态差异,这要求我们要致力于找寻现行经济结构(工业主义生产模式)和社会结构(现代性下传统社会的解体)引致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的多样政治处方。

    2017年06期 No.295 143-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8 ]
  • 民族国家建构的中国逻辑——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王磊;王跃;

    民族国家是世界历史经验中的通例,亦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具体国情的特殊性导致在西方被证明是成功经验的社会中心主义阶级建国和国家中心主义军政集团建国之路在中国走不通,近代中国走上了一条政党中心主义建国之路。在应对民主政治这一政党建国的挑战上,中国国民党使自身在理论和实践上陷入双重困境,两次葬送了主导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机遇。中国人民最终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化的新型民族国家建构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国建构中华民族民族国家任务的初步完成。

    2017年06期 No.295 15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下载次数:1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05 ]
  •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中的府际竞合机制研究

    赵树迪;周显信;

    区域环境治理是目前中国环境治理领域的重点与难点,主要呈现出治理投入巨大但收效不足和区域协同程度低、治理合力难形成的典型困局。造成区域环境治理困局的因素主要是跨行政区治理责任不清、监管错位与缺位、缺乏区域合作、无序的府际竞争与府际博弈等。协同治理可以为实现环境问题的整体性解决提供理论指导。厘清府际竞合关系是实现府际协同治理的重要前提。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动力、约束、保障、长效等四个具体机制来探索有利于府际竞合的路径:利益引导、利益共享和区域一体化治理是府际协同治理的推动力,法律规范和考核问责制度构成的约束力,完善区域环境治理协调机构职能和职责、实行地区生态补偿为协同治理提供保障,通过强化区域理念认同、提高环境治理能力与公众参与度来实现区域环境共治的长效性。

    2017年06期 No.295 159-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20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112 ]
  • 政治生态变异分析与重构逻辑

    谢平;

    政治生态的变异指称政治生态随着环境变化而出现的结构失衡与意义偏差。究其主要诱因,深层原因在于社会结构的合理性有待增强,基本原因在于政治生活的规范化有待强化,直接原因在于政治文化的先进性有待提升。从政治生态的整体性特质出发,重构政治生态,应当遵循理论、历史、现实、价值四位一体的整体性逻辑,它们分别揭示了政治生态重构的内在规律性、历史必然性、现实合理性和价值目的性。

    2017年06期 No.295 16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6 ]

文学研究

  • 诸子“立言”与“言-象-意”话语方式的形成

    杨隽;

    诸子时代文化阶层热衷著述"立言",对政治、文化、人生、人性等根本问题展开反思和讨论,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文化成果客观上要求语言以一种与哲学思考、理性反思相互契合的言说方式记录下来并且传播开来,为此孔子提倡"文言"实践,提出通过"立象以尽意"的言说路径解决"言不尽意"的缺憾,这意味着在思想传达阶段语言要在主观意志的支配下通过想象呈现具体生动的"象"而发出隐喻式的意义暗示,即"象"是意之"象",故谓之"意象"。在"言-象-意"的结构中,"意"是"象"的向导,是语言的目的,主宰着"文言"实践的话语内涵,决定了"立言"的终极价值。诸子时代文化阶层普遍的"立言"追求促进了中国古典哲学、文学"言-象-意"话语方式的形成。

    2017年06期 No.295 172-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下载次数:6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4 ]
  • 论段玉裁学术文化的独特性

    王华宝;

    清代段玉裁以学术名世,既是著名的语言学家、经学家,也是文献学家、思想家,其学术成就与治学理念为世人所赞仰。前人已从专书专题、学术思想、文化成就等不同方面探讨段氏学问、段学传承、研究理路。然从独创性的学术成果、独到的学术文化理念以及独特的学术实践三个方面探讨,更能揭示段玉裁独特的学术个性、文化精神和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017年06期 No.295 179-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3 ]
  • 唐宋之际《论语》诠释转型的动因及特点

    乔芳;

    中唐以降至北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向后期发展的过渡和转折时期,中国传统经学和儒学也出现了转型发展。这一时期,《论语》诠释也实现了转型。学者们一方面对《论语》版本传抄和文字正误等问题提出质疑,甚至有勘校和修改;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强烈的尊崇倾向。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学者们怀疑甚至勘校《论语》,是希望廓清《论语》在流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讹误,以冀通过调整经籍,恢复《论语》及孔子思想的原始面貌,从中寻绎指导现实社会变革的思想武器,疑改的终极目的是尊崇。

    2017年06期 No.295 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4 ]
  • 乡贤文学重构的媒体路径研究——以《白鹿原》为考察中心

    周凯;王琳;

    乡贤文学作为从乡贤文化中孕育而出的文学类别,因其对极具地域特色的习俗风貌的展示和对乡土文化中精神内核的深刻挖掘,从诞生之初就一直拥有大量拥趸者。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扬乡贤文学的价值既是文化消费市场的需要,又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承担的责任,各类媒体毫无疑问成为演绎乡贤文学的平台。文学影视化是文学语言向视听语言转化的过程,这种重构必然要考虑到媒体自身固有的属性和特点。本文以乡贤文学的代表作《白鹿原》为例,重点分析族长白嘉轩这一乡贤的形象,探究乡贤文化重构的媒体路径,并提出改良建议。

    2017年06期 No.295 190-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3 ]
  • 江苏“大学叙事”的文化抒写及地域特征

    吴延生;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作为知识分子重要场域的大学也同样走进了文学的视野,"大学叙事"逐步活跃起来。本文以江苏"大学叙事"的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阐述江苏"大学叙事"的文化抒写及其地方特色,呼吁学界乃至社会对江苏"大学叙事"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等予以全方位的关注。

    2017年06期 No.295 195-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5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1 ]

传媒与艺术

  • 身体修辞与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空间建构

    陈吉德;张海欣;

    从身体修辞的角度介入中国电影史的研究能为"重写中国电影史"增添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可以揭开中国电影所折射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信息,进而发现个人与时代、审美与政治、艺术与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该研究还是对身体研究热潮的一种呼应,并且能提升该学科与现实对话的能力。具体研究思路有两种:一是把百余年的中国电影史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纵向考察;二是每个阶段的身体修辞分为具体的专题,进行横向考察。

    2017年06期 No.295 202-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下载次数:7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7 ]
  • 明清以来道情在江苏的传播

    王定勇;

    明清以来,说唱道情在江苏流传久远广泛。江苏地区的文人道情由吟咏离尘绝俗之情,转而寄托更加丰富的思想情感,具有现实干预精神。民间说唱道情由讲述道教故事扩大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说唱道情以渔鼓、简板为伴奏乐器,表演形式有沿街走唱、堂会演出、书场演出,传播者有道徒、艺人、瞽者、乞儿,以及非职业演唱者的即兴演唱。道情的内容循着醒世觉人、劝善说教、感时伤世的轨迹缓慢地发生着变化。

    2017年06期 No.295 210-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3 ]

历史学研究

  •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同业公会——以北京旅店业同业公会为例(1952-1956)

    彭南生;郑思亮;

    随着新中国人民政府的建立,同业公会即面临着协助党和政府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新课题。本文以北京旅店业同业公会为例,力图揭示同业组织是如何协助新政权进行改造及其自身的历史命运。1956年初,党和政府在准备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加速推进行业改造,引发了改造风暴,同业公会从组织会员进行思想动员到协助政府进行经济改造,发挥了重要的专业统战作用。但社会主义制度改造消除了同业公会存在的经济基础,改造中建立起来的互助组直接受政府领导,发挥着同业公会原本发挥的统战功能,加上中共意识形态的影响,协助改造者最终在改造使命完成后,其自身也走向了终结。

    2017年06期 No.295 216-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13 ]
  • 第一届自费留学考试论略

    魏善玲;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对抗战取胜的信心大增,为培养更多的抗战建国人才,决定放宽留学政策,于1943年底举行了第一届自费留学考试。国民政府教育部特制定严密的派遣方案,并成立留学生考选会专司其事,将自费留学教育掌控在政府手中,显示了"统制"自费留学的时代特色。第一届自费留学考试规范了自费留学教育,提高了留学质量,但因准备仓促,"统制"留学的做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017年06期 No.295 225-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9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6 ]
  • 土地革命初期东北工人运动的特点

    王昇;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继续着力开展工人运动。土地革命初期中共在该地区的工人运动呈现明显特征:尽管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工人数量亦较关内为多,但东北党组织在该地的工运成效却并不如意;东北党组织受中共中央"城市中心论"之影响,其工运政策常随中央方针变化而调整;由于特殊的地缘因素,中共在东北地区开展工运,面临国际革命与本国利益的冲突而难以调适。东北工运的这些基本特征,严重制约了中共在该地工人群体中的影响力。

    2017年06期 No.295 235-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8 ]
  • 1892年后中朝关系由冷变暖的原因探析

    张礼恒;

    朝鲜在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签订后,就开始了挑战宗藩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历程,先是依靠日本,继而援引俄国,后又依附美国,最终制造了危及中朝宗藩体制的"朴定阳案",致使中朝关系降到了历史的冰点。但终因"不沾不脱"原则挤压了朝鲜争取自主活动的空间、美国口惠实不至的作为和严重的财政危机,自1892年起,中朝两国关系迅速回暖,重新进入了"蜜月期"。

    2017年06期 No.295 243-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0 ]
  • 壮族糯食的历史考察及民俗意义——从田曙岚《广西旅行记》说起

    许莲;

    民国学者田曙岚所著《广西旅行记》,对当时壮族糯食习俗记载十分详细,这些食俗至今仍在壮族地区盛行。壮族糯食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人们日常生活、婚丧喜庆、节日仪式及人际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糯食在壮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内涵和民俗文化意义,是壮族稻作农业文明历史记忆的再现,具有身份、神圣、美好的象征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2017年06期 No.295 254-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7 ]

江苏发展

  • 基于供给要素生产率水平的苏、浙、粤比较研究

    陈晓雪;俞超;张梦琳;

    本文通过对苏、浙、粤三省"九五"至"十二五"期间的供给要素生产率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研究,发现三个省份的产业均已发展至较高的水平且正处在转型阶段,其中江苏省为典型的技术驱动型增长,浙江省产出增长对资本和劳动力等供给投入的依赖性更强,广东省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产业结构合理,技术水平较高,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与江苏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最后针对三个省份的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7年06期 No.295 260-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7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9 ]
  • 特色小镇科技支撑体系的运行机制及建设路径研究

    顾欣;吴嘉贤;张雪洁;

    特色小镇建设是我国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科技支撑体系则可以为特色小镇的创新改革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本文在分析特色小镇科技支撑体系的构成要素及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案例,就如何建设我省特色小镇的科技支撑体系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与对策建议。

    2017年06期 No.295 267-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下载次数:10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91 ]

  • 《江苏社会科学》稿约

    <正>《江苏社会科学》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学术期刊,入选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社科百强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设置重大理论问题、社会转型与民生、经济热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外法学、中国政治、文学与审美、传媒与艺术、近现代历史、江苏发展等专栏,注重学术性、理论性、探索性。热诚欢迎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专

    2017年06期 No.29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703 ] |[网刊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7 ]
  • 《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总目录

    本刊编辑部;

    <正>~~

    2017年06期 No.295 273-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姜欣辰作品

    姜欣辰;

    <正>~~

    2017年06期 No.295 281-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下载本期数据